乔知之《绿珠篇》古诗原文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23:26

绿珠篇作品原文

绿珠篇

乔知之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乔知之《绿珠篇》古诗原文赏析

绿珠篇作品赏析

这首《绿珠篇》收在《全唐诗》的第八十一卷中,为乔知之所作。乔知之其人,在我们现在名声并不响亮,很多人可能根本没听过,不过在当时也是一时才俊。乔知之的弟弟乔侃、乔备以及其妹也都很有才学,并以文词知名。但据说以乔知之最富才华。

传有一诗为其妹所作:“已漏风声摆,绳持也不禁。一从经落节,无复有贞心。”(《咏破帘》)观此诗,似为感慨失贞女子的身世而作,但不知有何故事。然而本篇中所说的这首诗,却并非闲时“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时写成的诗,表面是写绿珠跳楼殉主的故事,但实际上却说的是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惨痛。

乔知之仕途开始还算比较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左司郎中(从五品),虽然是尚书省的低职官员,但唐代分三省六部,尚书省是主管行政的,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务院一般,以乔知之的资历,也相当不错了。

乔知之家里有个婢女,其实就相当于家妓一样的角色,叫碧玉(有的地方说叫窈娘)。

她长得国色天香,又能歌善舞,乔知之对她十分喜欢,甚至因为他连正式的妻子也不娶。(在古时,碧玉这样的家妓因为出身比较低,是不能被正式娶作妻子的,正妻都要“门当户对”,有身份的官宦人家娶妻也都得要出身贵族。)两个人浓情蜜意的日子本来过得好好的,但却凭空来了一场塌天大祸。

事情是这样的,武则天的侄子,当时被封为魏王的武承嗣,不知道从何途径得知碧玉的美貌。说来这唐代的风气比较开放,不像后世那样把女人深藏在内宅,就是皇后嫔妃在盛大集会上也都会出来和大臣们见面,如果是自己家中的家妓,更是像服务员一样要负责起招待客人的任务。谁家的家妓比较美,比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当时像拥有珍珠宝器一样是一种荣耀。

想来乔知之也向同僚们炫耀过碧玉的才色。武承嗣这厮知道后,就仗着自己是武则天的侄子,借口让碧玉去教家中的姬妾梳妆,就此霸占了碧玉,将她关在自己的王府中,再不送回乔家。

乔知之五内俱焚,碧玉不是那种一般的家妓,而是他深爱已久的情人知己。他日夜牵肠挂肚,以至于卧病在床。在身心的双重痛楚中,他在一块白绢上写下了这首《绿珠篇》,派人重金贿赂了武承嗣家的看门人,几经周折,终于将此诗传到了碧玉手里。碧玉看了,大哭了一场,将诗缝在自己的裙子上投井自杀了。武承嗣命人捞起碧玉的尸身,发现了这首诗,知道是乔知之写的,当场大发雷霆。

说来武承嗣也真够缺德的,抢了人家的心爱之人,弄出来这场惨剧,稍有良心的人岂不早就心中有愧,但他居然还要报复人家。记得原来看电视剧《红楼梦》,贾赦想逼娶鸳鸯不成,就用手捶着桌子号叫:“我要报仇!”让人看了又可气,又好笑,也不知道他报的是哪门子仇。武承嗣这厮也来“报仇”了,很快他就指使酷吏将乔知之下狱处死,并灭族。

武承嗣其人,是个既无耻又狂妄的家伙,别看这厮对乔知之这样骄横凶狠,但对于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及二张之辈,他却哈巴狗一样的跑过去巴结,抢着给牵马坠镫,腼容事之。

同时,这厮还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派人假托“民意”上表请求封他为太子。结果武则天因为听了狄仁杰关于“母子亲”还是“姑侄亲”的理论后深以为然,再加上二张听了大臣吉项的意见,也是持立李显为太子的主张,结果武则天不但没封他为太子,还削去了他手中的权力。武承嗣心胸狭窄,竟然活生生地气死了。

对于《绿珠篇》来说,乔知之写这样一首诗给碧玉,一方面是借绿珠的故事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但味其诗意,也似乎有让碧玉以绿珠为榜样,为他效忠而死的意思。诗中说“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意思是人家绿珠为了主人殉节,碧玉你会怎么做呢?

虽然不能说乔知之用此诗逼死了碧玉,但他还是视碧玉为他的私有财产。此诗并不写对碧玉的思念之情,而是以绿珠的口气来讲主人的恩德(明珠十斛买娉婷),复事他人的难堪(好将歌舞借人看),以死相报的决绝(一代红颜为君尽),不免有些不够深情。

同样在唐代,元和年间的穷秀才崔郊,爱上了姑母家的婢女。他姑母家也富裕,后来将此婢女卖给了显贵于,因为此女端丽善歌,于花了四十多万钱。于是山南东道的节度使,当时已是中唐,节度使们骄横异常,个个是土皇帝,无法无天,不服朝廷节制。崔郊后来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只写了这样一首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赠婢》)

有无德小人嫉妒崔郊,就把此诗传给于。于见诗后,马上找人将崔郊唤来,崔郊吓得双腿发软,以为要大祸临头。哪知于夸他诗好,又命他将此婢女领回去,婢女所用的首饰衣服一并相赠,崔郊喜出望外。说来人家于的道德品质和武承嗣真是有霄壤之别,因此,此故事也是以喜剧为结局。正所谓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愿天多生善人,愿人多做善事,人间就会少很多凄惨悲凉的故事。

此外,个人猜测,这场劫难还连累了著名诗人陈子昂死于非命。当时陈子昂因家里老父病重,于是上表辞官,武则天对他还不错,批准休假,官职保留,俸禄照发。然而,回到老家后,本地的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害陈子昂。为了免祸,陈家人给段简送去二十万钱,但姓段的丝毫不讲情面,当时陈子昂病重难行,捕吏们就用板车拉了他押到县衙里,关进狱中。四十一岁的陈子昂,就这样悲惨地死在了黑牢!

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说:“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似乎说这场祸事,只是段简贪图陈家的财产。但陈子昂当时并非罪臣贱民,还是堂堂的朝廷命官,他生性开朗,喜欢交朋友,朝中有凤阁舍人陆馀庆、殿中侍御史毕构、监察御史王无竞、亳州长史房融、右史崔泰之等一大群高官都和他交情很好。为什么段简有这样大的狗胆,敢如此歹毒地对付陈子昂呢?

还是唐朝人沈亚之猜测得对,正是因为陈子昂得罪了武家人——他和乔知之是挚友,当乔知之被害死后,性格直爽的陈子昂肯定表达过不满,所以惹来这场杀身之祸,段简只不过是受人差使罢了,像《水浒传》上的董超、薛霸那样的角色,“太尉差遣,不敢不依”,幕后黑手应该是武家子侄。当然,网上还有篇“学术论文”,说上官婉儿也是幕后黑手,因为上官仪是齐梁风气的诗风,陈子昂反对这一派文风,所以遭到他孙女的嫉恨,这理由太也可笑,不值一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