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后原文
登科后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赏析
很难想象被后人称为“诗囚”、与诗人贾岛同称“郊寒岛瘦”的唐朝“苦吟”诗人孟郊会作出这么有豪情的诗来。这首诗作于公元797年,是年诗人46岁,刚刚高中进士。晚年功成名就实乃人生幸事,而诗人也有感于中进士前后心态的巨大变换,于是在感慨之下作出这首颇有意味的《登科后》。
以前处于困境、捉襟见肘的日子现在都不值一提了,如今高中进士,顿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和煦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驾驶快马急速奔驰,一天便赏完了长安所有的鲜花。“春风得意”这个成语由此而出,到了现在,用来泛指身处顺境、事业有成时的心情。这首诗也正是诗人在晚年中进士后自以为可以大展宏图,摆脱了“龌龊”的局面,难按欣喜,策马奔腾的写照。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登科前后发生巨大差异的不仅仅是心情,还有身份。前两句通过中进士前与后从生活和思想上的强烈反差对比来反映诗人的欣喜之情。而这样的心情则来自于“登天子堂”的身份转变。后两句则为融景于情,很好地抒发了高中进士的快意,成为千古名句。每年的进士考试成绩揭晓日期都在春天,中进士者身穿红衣骑马游街,好不快活。《西游记》中就写到唐僧之父陈光蕊高中状元骑马游街之时,又接到当朝宰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抛的绣球,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人生三大快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陈光蕊占了两个,可谓“春风得意”。而孟郊在春风得意之时连长安的花也觉得一日之内便能赏完了。唐代时长安是世界大都市,各国人民纷纷定居,交通不是很便利,想在一日之内看尽长安的花是不可能的,诗人正是通过这样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出一个人的欣喜之情。
这首诗除了抒发高中进士后的喜悦外,还有明显的“自嘲”成分。虽为“自嘲”,但“昔日龌龊”却也写得真实。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潦倒,屡试不第,遂四处流浪,足迹踏遍两湖两广陕南等地,因此也写下《巫山区》、《游终南山》、《古别离》、《征妇怨》等。这些五言律诗从风格上更多地继承了魏晋诗风,但又与《诗经》的类型相似,语言也是经过专心雕刻,曾因为写不出好诗不出门而被世人称为“诗囚”,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其诗《放言》中说“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说的就是孟郊和贾岛,在追求诗句的雕琢上,诗人与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不约而同。在钻研的方法上,孟郊又与贾岛字字推敲的目的如出一辙,所以诗人与贾岛被同称为“郊寒岛瘦”,用以形容他们苦涩生僻的诗风。
在中进士写下这首《登科后》后,诗人的仕途也不见得一帆风顺。孟郊在任江南溧阳尉后不久便弃官而去。元和(806~ 820年)初年,孟郊又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于洛阳。在60岁时,因为慈母(使人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句)去世,孟郊不得不再次弃官丁母忧。到元和九年(814年),孟郊走完他艰难的一生。此时他已再无当年之“春风得意”,连死后下葬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他的好友韩愈等人凑足了100贯钱为他下葬。不知道这是讽刺还是现实,孟郊昔日“暮登天子堂”,“一日看尽长安花”,竟穷困至此,不得不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