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译文赏析-孟浩然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20:05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xiàn)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

②渔梁:地名,指渔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③羊公碑:襄阳百姓在岘山为羊祜所立的碑。

【译文】

人和事物常常轮换更替,古往今来,循环往复。江山留下前人的名胜古迹,今我辈又登临。天干水落,鱼梁洲露浅滩,天寒地冻,梦泽更深邃。羊公碑依然矗立在山间,我读罢碑文不由泪湿前襟。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译文赏析-孟浩然作品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吊古感今的诗。诗人凭吊岘山的羊公碑,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在孟浩然以前,岘山的名字是与羊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浩然与友人登岘山时,要咏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语,古人曾经登临之处,今人复又登临,人世的更替就是这样。孟浩然此次与友人登岘山之时,当在秋末冬初。登山下瞰,但见水落之后,露出了鱼梁洲,寒冷的天气里云梦大泽显得尤其深澈。观景之后,孟浩然生发的是与羊祜一样的感慨。羊祜登岘山瞩望之后,曾泣然下泪而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孟浩然如今抚碑而生的也正是江山风物依旧,而人事代谢,不能永远鉴赏此佳山胜水的悲慨。遂使此诗不止是登览写景之作,也寄寓了诗人悲伤自己默默无闻、落魄终生的感叹。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译文赏析-孟浩然作品

【赏析2】

岘山是孟浩然故乡靠近汉水的一座小山,山的大小与其名声颇不相称。岘山出名出在晋代遗爱在民的地方官羊祜。羊祜死后,当地人无不为之悲痛,因树碑于山,晋代杜预称之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晋书·羊祜传》)。羊祜生前游山,曾抒发过以下广为人知的感慨:“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孟浩然登岘山,首先就想到这个故事,并感受到羊祜同样的心情。诗就从他的感慨说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事的“代谢”是绝对的,而“古今”的概念是相对的--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个人的生老病死,人事永远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之中;古人曾经是“今人”,而今人亦有作古的一天,“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登临者做着古人做过的事,感受着古人感受过的心情,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第四句的“复”字,是个关键性字眼。

前四句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斟低唱之中。反过来说也成立,即前四句讲的是一个平常的道理,似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它,然而感觉到的却不一定能深刻理解,经诗人一语道破,读者一面感到“甚合我意”,一面又感到他是发人所未发,实在深刻。这也可见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第三句所谓“胜迹”,即名胜古迹,即打上了历史烙印的自然风光。它是风景,又不止是风景,面对它,你不能不缅怀与它相关的古人,这就是所谓怀古之思。然而怀古又不仅仅是一种幽情,其本质却在人对自身命运的凝注和关心。换句话说,人的生命有限,却偏偏向往无限,渴望不朽。然而真正能够不朽的,后世之名而已,而且只有杰出者才能活在后人心中。这既是怀古诗的感伤所在,也是其意义之所在。

五、六句呈现的是初冬景色--“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两句不但再现了岘山四围的风景,还使人联想到一些古人的名字,将人带向往古的回忆:“鱼梁”使人想起汉末居住在岘山之南的隐士庞德公,“梦泽”让我们想到流放的大诗人屈原,--放眼望去,举目都是胜迹,这样一再烘托,突出了怀古的主题。最后读羊公碑而为之出涕,感伤之余,有没有深思,这一点却是因读者而不同了。

这首律诗,其对仗在一、二句和五、六句,与常格不同,是五律一种早期的形式。这首诗也为诗人本人树起了一座纪念碑,后人登上岘山,就不会仅仅记起羊祜的那一段名言,还要加上孟浩然的这一首诗了。

(周啸天)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译文赏析-孟浩然作品

【赏析3】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览古抒怀的诗。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他曾对同游者喟然叹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政绩斐然,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他建碑立庙。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首山,看到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对照自己空有抱负不得施展的处境,触景生情,泪下沾襟,吊古伤今,感慨颇多,便写下本诗。全诗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有志难伸的悲愤和哀伤。诗题中的岘山在今湖北襄樊。

首联,诗人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点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感慨:人间事物总是在不停变化,朝代的更替,家族的兴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便分古今。

颔联紧承上联。“江山留胜迹”承“古”,“我辈复登临”承“今”。诗人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颈联写诗人登山之所见。诗人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瑟。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辽阔的水泽之地,一望无际,故称“深”。诗人抓住了当时当地特有的景物,既表现出时序,又烘托了自身伤感的心情。

尾联抒发感慨。一个“尚”字,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内容。诗人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他为国效力,为民谋福,所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二者鲜明的对比,令人伤感,诗人不禁潸然泪下。

从内容上看,本诗的前两联是“说理”,后两联又转为“写景”,描写形象生动,暗含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因而,本诗依然是“诗人之诗”而非“哲人之诗”。从语言上看,本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语淡意浓,富有情趣。

更多孟浩然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