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古诗赏析-孟浩然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19:51

夜归鹿门山歌原文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古诗赏析-孟浩然作品

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属歌行体短章。诗歌可以分作两个部分来理解,前四句写夜归鹿门山途中所见,后四句则写回到鹿门山栖居之地的情形,两相对照,强烈地衬托出了山居清幽,隐者独来独去,悠然自得的生活状况。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据宋代祝穆《方舆胜览》:“襄阳府,鹿门山:在宜城东北六十里,上有二石鹿,故名。”孟浩然在襄阳隐居时,自涧南园移居于此。一个黄昏,作者在山寺钟鸣声中回归隐居的鹿门山,他所经过的“渔梁”渡口,人们也正在急于回家,熙熙攘攘,为争上渡船一片喧哗。“渔梁”是地名,即渔梁洲,在沔水中。争渡的人们都向人烟聚集的江畔村庄去了,诗人却是独自乘船悄然回归鹿门山而去。这几句把回归的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景象,还有归去的方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那昏黄的夜色,悠然而鸣的山寺钟声,还有渡头喧哗的人声,也一一描绘得形象生动,像一幅江村夜色图,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也透露出作者与人异趣,不随流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接着,作者用了一个顶真的修辞手法,以“鹿门”二字引出下面四句,表示已经回到了鹿门山,过渡巧妙而又轻灵。此时的鹿门山是个什么景象呢?在月光映照下,被烟雾笼罩的树林又渐渐开朗了,慢慢清晰起来;诗人在缓缓独行,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庞德公曾经栖隐的地方。“庞公”即庞德公。《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其实,这里的庞德公是作者自比,庞德公隐居的地方,现在正是作者隐居之所,庞德公也正是作者倾慕的前贤。而作者隐居的地方,又具体是个什么景象呢?作者只简单写道,房门依着岩石而建,松径里一片清静和寂寞;这里没有别人,只有我这个深山隐士自去自来。这寥寥一笔,隐居之所已经跃然在目,好一处清幽的处所,好一个远避尘嚣的幽人!这里的“幽”字,和前面的“喧”字,形成了对比,喧处自喧,幽处自幽,整首诗在不经意之中,形成了对照,写出了作者幽静闲远的胸襟,和“隐者自怡悦”的旷达情怀。后来宋人苏轼在《卜算子》词中所写的名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就是从这里化用出来的,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歌行体诗不要求句数限制和声调合律,也不讲求对偶,但要求讲究气韵。这首歌行体小诗,用白描的手法,轻描淡写,整首诗流畅自然,情韵不尽。前四句用平声韵(句句押韵),后四句换用仄声韵,平仄交错,浅吟低唱,舒卷自如。这与幽寂的意境,归隐的情趣浑然一体,特别能表现作者诗歌的特有风格。所以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徐献忠的评论说:“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是很有道理的。

(管遗瑞)

更多孟浩然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