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
①沧江:指桐庐江水呈暗绿色。
②建德:县名,今属浙江。
③维扬:扬州的别称。
④海西头:扬州位于东海之西,故曰海西头。
【译文】
山色昏暗静听猿声悲愁,江水在黑夜里湍急奔流。两岸树叶在秋风中呜咽,明月映照江上一叶孤舟。建德不是我的家乡故土,想起旧友深深怀念扬州。还是将我两行怀乡热泪,寄给海西边遥远的朋友。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赏析
【赏析1】
这首旅中寄友诗,作于离开长安东游之时。这是诗人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的友人之作。诗文通过对江上景致和旅途愁思的描写,表明了异乡再好也不如故土之意味,忙碌奔波却不得志之苦涩意味跃然纸上。
首联写景,情于景中现。首句写日暮、深山、猿啼。诗人侧耳倾听,孤寂寥落之情显露出来。沧江夜流,本就不平静,而这种不平静的情绪,再加上一个“急”字,简直就要激荡起来了,似乎无法控制,内心的孤独与不平静得以尽显。
颔联继续写景,语气趋向自然平缓,但内心的孤独感和不平静仍藏在心底。“风鸣”说明晚风不是轻拂而是吹得树叶发出悲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月光所照,唯一叶孤舟,那种孤独感被触动得更加厉害了。
颈联告诉读者此种孤独感和不平静来自何处。正如诗人诉说的,异乡景色再美,也不是自己的故乡,那种异乡独处的惆怅挥之不去;自己也愈发怀念扬州的故友了。
尾联仍是言情,情深意切。这种感怀故乡思念友人之情,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的奔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入大海,传递给在大海那头的扬州友人。
全诗弥漫悲凉的情绪,将诗人求仕无门后的愤愤不平和难觅知音的孤寂之感展现得酣畅淋漓。全诗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感人至深。
【赏析2】
孟浩然开元十六年长安应举落第后,岁暮还乡。家居数月,十七年又离乡赴洛阳,再自洛经扬州入越游历。此诗就作于开元十七年(729)秋,是一首旅中寄友诗。全诗叙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的情感。诗的前两句笔力劲健,与谢朓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意相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三、四句,极言旅况寥落,情景如绘,意境清远,如置眼前。后四句抒写思乡怀友之情,情深语挚。这首诗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诗人名片】
孟浩然(约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至四十岁进京应考,名落孙山。但因在太学作诗,名声大噪。之后云游吴越之地,饱览名山大川。他性格孤傲,常以作诗自得其乐。襄州刺史韩朝宗曾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他因与拜访之人饮酒交谈甚是开心,竟然未出席刺史的宴请。其后他被荆州长史张九龄召为幕僚,但时日不长便返回家乡。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曾拜访孟浩然,是时浩然病疹发背就要痊愈,但因与友人饮酒无度,食鲜疾发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