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萧寺丞夜访别原文
南邻萧寺丞夜访别
梅尧臣
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
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
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
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
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
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
南邻萧寺丞夜访别赏析
景祐五年(1038),作者解建德县(今属浙江)任,入汴京,归太庙斋郎班。居汴京时,与萧寺丞南北为邻。某夜,萧寺丞来告别,作者因而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引此诗,题作“赠朝集院邻居”,这也说明这首诗是在朝中任职时为邻居作的。寺丞,一般指大理、太常、鸿胪等寺的佐官。
这首诗语言平淡,感情深厚,朴实如汉乐府,真淳如陶渊明,是很能代表梅尧臣诗风的一首好诗。
首两句写作者与邻居萧寺丞一见如故。陶渊明诗云:“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说途中偶尔相逢,倾过车盖,攀谈起来,便认作知己。(化用古语:“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梅尧臣这诗云:“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平平道来,语气似陶诗,意思也似陶诗,显然是从陶诗脱胎而来的。《临汉隐居诗话》说梅诗“虽乏高致,而平淡有工”,的确,梅尧臣没有陶渊明那种高情逸致。这是因为陶已经走向超脱,而梅仍然十分执着,所以缺乏“高致”。然而造语平淡这一特点,却是和陶诗一脉相承的。北宋初期诗风固然受到元(稹)白(居易)的影响,追溯其源,实是远绍陶体。
接着四句写作者与萧寺丞比邻的环境。诗人所居,与萧寺丞门巷有别,一在后,一在前,一在北,一在南;作者在自家门口可以看见南邻北墙壁缝间透射出来的灯光;两家水井也挨在一起,只有一篱之隔。两家居宅很近,诗人抓住日常所见,平平写来,层次井然,而有一种“闲远”之致。《临汉隐居诗话》云:“梅尧臣《赠朝集院邻居》诗云:‘壁隙透灯光,篱根分井口。’徐铉亦有《喜李少保卜邻》‘井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此句尤闲远也。”徐铉诗着意为之,用力太重,其实不如梅诗自然。
末六句写两家日常来往和临别之夜酌酒话别的情景。萧寺丞有时邀作者到他家做客,并热情款待他,有酒有鱼,菜肴丰盛;而萧串门到作者家,则常常因家贫没酒肴可招待。萧要离京远出,临行前来告别;作者虽贫,在这临别的夜晚,自然要备办薄酒来为之饯行。这“升斗”之酒,饱含着作者对于邻人的深情厚谊。“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结尾的这两句劝酒词,更是表达了深沉的惜别之情和留恋之意。说的是口头语,抒的是肺腑情,这境界也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评陶句)。
梅尧臣集中有《送萧监丞濬宰临邑》诗:“羡君先拜邑,残腊见登车。远驿寒云重,长郊积雪馀。行当劝民稼,始信带经锄。还到济南日,应传古尚书。”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把此诗与《南邻萧寺丞夜话别》同系在景祐五年,二诗编次一前一后,挨在一起。细揣二诗诗意,萧监丞濬与南邻萧寺丞或许竟是一个人。然则,“南邻”诗中的“明日定徂征”,可能是指萧濬由汴京远行赴山东临邑就县宰任。
(林东海)
【作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初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释《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