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古诗赏析-骆宾王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18:24

咏鹅原文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

*骆宾王(622?—684),唐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其父为青州博昌令,早卒。高宗朝初为道王府属,后历任奉礼郎等职,迁侍御史。为奉礼郎时曾从军西域,又曾宦游蜀中。调露元年(679)冬因数上疏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下除临海(今属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兵败,不知所终。有《骆临海集》。

《咏鹅》古诗赏析-骆宾王作品

咏鹅赏析

这是作者七岁所作,至今广为传诵。这首儿童诗好处何在?它何以能够在唐诗中占有一席地位,又流传至今呢?一般人往往会拈出后两句,认为它对仗得好,色彩字用得好。

其实,后两句的好,只是初级水平的好。因为它更多的是运用技巧的结果。对仗的基本技巧是什么呢?是增字法―先写“白毛”,对上“红掌”;再加“绿水”,对上“清波”;上句添动词“浮”,下句对上一个“拨”。旧时代私塾先生教学生对课,就教这个技巧。这两句在声律上(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也过得去。其中“浮”“拨”两个动词尤其妙,很到位,不能替换。对一个七岁孩子来说,能对到这样子,也难能可贵。

然而,这首诗最奇特的,还是前面两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不整齐。如果遇到颟顸的、自以为是的老师或家长,可能会给他改得整齐一些,可能改成:“湖中一只鹅,曲项向天歌”,可能还很得意。然而,这样做是整齐了,但它原来所具有的童趣和奇趣,就被破坏了。

何以这样说呢?因为原作前两句虽不整齐,却很天真,出口成章,纯乎天籁。一改,那点儿天真、那点儿童趣、那点儿特色就没有了,很生动的句子,变得很落套、很老套,就把一个可爱的儿童,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了。此外,“曲项向天歌”这句,活画出鹅的长脖子和鹅叫的样子,而且纯凭观察灵感悟得,没有技巧成分,所以更好。

而“鹅鹅鹅”三字重复,也不能简成一个“鹅”字(像词中《十六字令》的首句),为什么呢?因为这里不仅是在说家禽的名称,而且是在象声,也就是描摹它“曲项向天歌”的叫声(喔喔喔),这也是七岁孩子根据他的感觉的神来之笔。这里的诗歌意象,就是诉诸听觉的有声音的意象,这首诗就是一首绘声绘色的诗。首句改作一个“鹅”字,或改成“湖中一只鹅”,这首诗一下子就“哑”了,失去了它原来的生动性。所以这首儿童诗在唐诗中占有一席地位,是有充足理由的。这也表明,在诗化的社会氛围中,唐代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人没有乱改此诗,表明了唐代人普遍具有的鉴赏水平。

(周啸天)

更多骆宾王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