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城逢故人》古诗赏析-罗隐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18:10

魏城逢故人原文

魏城逢故人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

【作者】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新城(浙江富阳)人。十举进士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广明中黄巢攻陷长安,归隐池州(今安徽贵池)梅根浦。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有《罗隐集》。

《魏城逢故人》古诗赏析-罗隐作品

魏城逢故人赏析

唐人笔下的成都,总是安乐富足、旖旎风流的,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诗人罗隐离开成都,分外眷恋,缓缓行来,不断回首。行至“魏城”(今四川绵阳魏城镇),遇见成都的老朋友,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感慨,写下这首诗来。

本诗通俗明白,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两联。“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脚下皆是嫩绿青草,头顶尽是蓝天白云。成都风景之美,这二句描摹极为动人。“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古人和山水打成一片,青山、绿水,仿佛都是知己、好友一般,都成了自我感情的寄托。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许浑的“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金陵怀古》),辛弃疾的“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往来终不来”(《菩萨蛮》),皆是这般。诗人心意凄楚,山带恨,水含愁,分外令人感伤。

看古人漂泊在外,道逢故人,总有一缕凄楚况味,缭绕心头,挥之不去。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一喜,为何诗人笔下会呈现这般一致的苍凉和茫然?故人情深以外,是否内里还有一种功业未就、岁月蹉跎的嗟叹?古代士子,自以为怀抱经济长策,“少年心事当拿云”,豪情出门,梦想着干一番惊天动地、世人仰望的伟业,但现实崎岖,道路曲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一番颠簸折腾下来,时光荏苒而去,功业依旧云端,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怎敌得过岁月的风霜?“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李白《临路歌》),如此一来,面对故人,自然是百感交集心头茫茫,别有一番凄楚在心头。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载,罗隐胸有大志,“自以为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奔走风尘,本为一展怀抱,结果却是辗转流离,寄人篱下。这和诗人当初的雄心壮志,相距何其辽远。无时不在的失落苍凉,如藤之缠树,缭绕不去。道逢故人,自然不经意将这万千失落流露出来,落笔自然是山水含愁、草木带忧。于本诗中间两联,清代高步瀛《诗举要》言道:“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这种沉郁,正是诗人志业落空、抱负成梦的抑郁写照。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评说:“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律诗能够和杜甫、李商隐媲美,正因为那是罗隐浩茫心事的发抒。

(黄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