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谢孟谏议大夫寄新茶原文
走笔谢孟谏议大夫寄新茶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走笔谢孟谏议大夫寄新茶赏析
唐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他饮三碗也就够了,卢仝这首诗却说,他要饮到七碗才有特殊的美好感觉,可见卢仝的茶瘾要比皎然大得多,他的豪兴也要高得多,所以这首诗和皎然的相比,写得更加酣畅淋漓!正是因为如此,这首诗也叫作《七碗茶歌》。诗歌也致慨于茶农的辛苦,具有一定的讽谏作用。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段落。开始六句是第一段,写军将到他家敲门送茶。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诗人读过信,就像和孟谏议见了面一样亲切,于是打开包封,并且亲手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这里,密封、加印可见孟谏议对诗人的郑重与情真意切;而诗人的开缄、手阅,又见出格外的珍惜与喜爱。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的友谊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闻道新年入山里”到“白花浮光凝碗面”,一共十四句,是第二段。这一段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孟谏议所赠之茶的珍贵。在这一大段里,诗人先说这新春之际采摘、焙制的阳羡好茶(产于江苏宜兴),本来是专门供给皇帝享用的,为了这茶叶,山中连百花也不敢先开了,以保持其清香。皇帝要赏赐的话,也应该只送到王公贵族之家,却不料由孟谏议送给了我这样一个地位卑微的隐者,既感到一丝诧异,自然也感到格外的兴奋。这里,在具体的描写中隐隐包含着对于皇帝和王公贵族们享有如此这般特权的不满,愤慨之意深深地隐含于字里行间,为诗歌最后一段作了细针密线的铺垫。于是接着就写反关柴门,自己独饮,诗中的“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表现出“山人”的超尘绝俗的清高,也和上面的王公贵族形成对比,隐隐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态度。而“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进一步直接描写了茶叶煎煮以后的美好情景,见出他对这难得的阳羡好茶的钟爱,也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
第三段是从“一碗喉吻润”到“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长短错落的十一句,写出自己对喝茶的特殊感觉。这是全诗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最为人称道的神来之笔。诗人不惮其烦地一碗一碗写他喝茶的具体感受,但是中间也富有变化。一碗、二碗是淡淡地平直叙起,不过说润了喉吻,破了孤闷而已,自然,破了孤闷,也就是解放了精神,也是一次小小的飞跃。到第三碗,情况就迥然不同了,引出了胸中块垒。这美好的茶汤进入诗人的枯肠,在腹中流淌转动,它好像要寻找什么一样,但是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文字五千卷,如此而已!而“文字五千卷”,应该是满腹经纶了,照说应该锦衣玉食,但是自己却只是一个毫无地位的隐者,这看来使人平添了无限感慨。不过,作者倒是隐然以腹中有五千卷文字自豪的,比起那些腹中空空甚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王公贵族来,自己的隐者地位该是何等的美好和高尚!在短短的两句诗中,包含着欲说还休的深厚的意蕴,见出作者思想的深沉。正是因为诗人有了这些感受,所以到第四碗,心中的不平也就自然挥发净尽了。五碗、六碗更加神清气爽,简直就和神仙的灵气相通了。如果再吃下去怎么样呢?那就真是要“两腋习习清风生”,自己长出翅膀,乘风高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了。所以诗人说“七碗吃不得也”,因为再喝下去,就要到那“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去了。这里,看似说“吃不得也”,其实诗人是以丰富的想象,来赞美茶叶的美好,以及自己喝了以后的特别愉快的感觉。整个这一大段中,有愤慨,有喜悦,作者交织写来,把两种情绪的消长表现得清清楚楚,而又兴会淋漓,我们今天读来也仿佛看到作者那格外兴高采烈的样子。
最后九句是第四段,忽然转入为苍生请命。说是忽然,因为诗情在这里来了一个大的跳跃,从一己的饮茶转到了天下的百姓。但是,又转得很干净自然,接逗无痕,衔接得非常紧密。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对皇帝和王公贵族的隐含的不满,中间又写出自家的感慨和不平,这些细密的针线,把全诗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作者先问蓬莱神山在哪里,想要乘风归去,这只是轻轻的一点。接下来说“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自然不是游仙的描写,而是以“群仙”比那些高高在上者,他们对那些辛辛苦苦种茶、采茶、制茶的劳苦茶民,对广大的艰苦挣扎的下民,都是一种非常隔膜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哪里知道民间的疾苦!所以他希望负责进言,以匡正天子得失的孟谏议,去反映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何时才能够得到苏息的机会!这里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心,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希望改变现状的良好心愿,这就使得全诗的思想性得到了升华,诗歌不仅仅是写喝茶,而是有了深厚的政治意义,读来能够给人更加深刻的启迪。
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杂言体的歌行,而篇幅较长的歌行体诗,用来表现激情奔放的情绪,正是恰到好处的。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而又挥洒自如,好像毫不费力,表现出作者娴熟的驾驭诗体的能力。句式长短参差,音节跳荡变化,有时如溪流涓涓,轻灵活泼,有时又如长江大河,奔腾咆哮,处处打动读者的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卢仝这种特有的别致的风格,获得了比较完美的表现,在众多的咏茶诗中别具一格,耐人品读。
(管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