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古诗译文赏析-柳宗元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15:2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漳:漳州,今属福建,时刺史为韩泰。汀:汀州,今福建长汀,时刺史为韩晔。封:封州,今广东肇庆,时刺史为陈谏。连:连州,今广东连县,时刺史为刘禹锡。

②飐:吹动。芙蓉:指荷花。

③千里目:远望的视线。江流:指柳江。

④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音书:音信。滞:阻塞。

【译文】

我登上连接广袤荒原的城楼远眺,愁思像茫茫海天那样深广。狂风骤吹,吹动了满池的荷花,密雨洒透了长满薜荔的城墙。山峦叠嶂、树木参天挡住了我的视野;江流曲回、江水蜿蜒犹如我九转不解的愁肠。我们都流落在荒凉的百越--这断发文身的地方,可我们仍然是音信难通、天各一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古诗译文赏析-柳宗元作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赏析1】

此诗是诗人被贬柳州后,所写的怀念友人之诗。

全诗由“登柳州城楼”起兴:在城楼上放眼四望,高楼连着广阔的荒原--这阔大的荒原,正如诗人茫茫无际的愁思。全诗就由这个“愁”字层层下翻,转出一重又一重令人伤心惨目的境界:

急风骤然而至,荷花随着水波乱晃。密雨斜斜而飞,覆盖着薜荔的城墙被雨水浸透了。这二句写近景。诗人写夏日景物,不取风光明丽之时,偏择“惊风”、“密雨”之际,已透出诗人纷乱的心境。颈联写远景:山岭、林树重叠,遮住了诗人遥望千里之外的朋友的目光;江流纡曲盘绕,就如诗人曲折的愁肠,情景交融。

诗的尾联承转上一联的远望之意,感叹同居蛮荒之地,音书阻隔,不得互致问候。此情哀婉,令人下泪。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托物寄兴,以抒发自己的悒郁悲愤和思念之苦,画面悲壮,感情深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古诗译文赏析-柳宗元作品

【赏析2】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夏初至柳州贬所时。同年被召还京改贬漳(今福建龙海)、汀(今福建长汀)、封(今广东封开)、连(今广东连州)州刺史的四个人,是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俱属“八司马”之列。诗即寄赠他们四个人的。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首写登高望远,兴起愁思。“大荒”指辽阔的原野或边远之地,“高楼”与“大荒”互形,则高益高、远益远,境界尤为莽苍,尤能兴起心事之浩茫;柳州下临潭水(即今柳江),“海天”实是江天,乃夸张愁思之漫无边际。两句境界宏大阔远,工于发端。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进而点明作者是在风雨登楼,一倍增其愁情。“芙蓉”“薛荔”,撷芳于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薛荔之落蕊”),以譬君子;“惊风”“密雨”以譬小人;“飐”而曰“乱”,“侵”而曰“斜”,以譬政治迫害,显有主观感情色彩。而取象尽出眼前景,故喻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就写景言,这两句是近景。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三联写远景,仍具比义。清人何焯云“岭树句喻君门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七),乃就系心君国立言;从寄赠角度看,则心驰神往,而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漳、汀、封、连四州殆不可见,相思愁肠遂有如九曲之江水。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结尾抒发感慨。言南中交通不便,不要说互访不易,连互通音信也很困难。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先下“共来”二字,然后再以“犹自”反跌,以启各散五方之意,由此收到了沉郁和唱叹的效果,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九曲回肠。

(周啸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古诗译文赏析-柳宗元作品

【赏析3】

本诗是诗人被贬柳州后怀念友人之作。诗寓情于景,描写了诗人登柳州城楼所见的茫茫大荒、海天、惊风密雨等凄厉景色,抒发了诗人心中汹涌澎湃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同遭贬谪的友人的深切怀念。漳汀封连四州,指的是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汀州(今福建长汀一带)、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

首联描写的是诗人登上城楼后的所见之景,属破题之笔。“高”与“接大荒”极写城楼的高,这是诗人远眺的基础。城楼高,所以视野辽阔,诗人才能放眼于千里之外,看到水天相接之处。此刻,诗人由所见之物引发感慨,借物抒发了“愁思”之情。“愁思”二字奠定了诗歌凄惨、悲凉、怨叹的基调。

颔联由远及近,诗人特意选取带有象征意义的“芙蓉”和“薜荔”展开描写。这两句是说狂风吹打着池塘的荷花,大雨斜打着满墙的木莲。此联兼用了赋比兴三种写法。芙蓉和薜荔是象征之物,前者象征人格的美好,后者则象征着人性的高洁。芙蓉出水,本于风无碍,但“惊风”仍然要将之摧毁;薜荔满墙,“密雨”本难侵入,但“密雨”偏要对其斜侵。清代学者纪昀评这两句云:“赋中之比,不露痕迹。”

颈联写的是诗人于风雨中看到的远景:层层叠叠的密林遮住了诗人远眺的视线,楼下的江流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诗人眼随心动,转向了漳、汀、封、连四个地方,由景生情,引发无限愁绪。

尾联以诗人的感慨结篇。诗人和友人们被贬到偏远荒凉之地,已然万分孤寂,然而彼此之间却连音信都无法传达。这种处境又让诗人感到一丝悲凉。

全诗景中有情,境中有意,赋比兴兼用而又不着痕迹,表现出诗人与四位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蕴涵着天各一方、音书难通的痛苦之情。

更多柳宗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