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二首》原文赏析-刘桢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13:40

赠从弟二首原文

赠从弟二首

刘桢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

1、亭亭:高貌。

2、瑟瑟:风声。

3、罹:遭受。凝寒:严寒。

《赠从弟二首》原文赏析-刘桢古诗-魏晋诗歌

赠从弟二首赏析

【其一鉴赏】

借物抒怀,托事寄意,为古典诗词最常见的艺术手法。《赠从弟》诗共三首,此为其一。水,清澈,明净,飘飘荡荡,往东流去;水下青石,闪闪生光;水面上下,如一片水晶世界。“泛泛”,飘浮貌。《诗经·邶风·二子乘舟》:“泛泛其逝。”“磷磷”,水中见石貌。开头两句,一动一静,其色彩都给人一种明畅纯净之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亦称四叶菜、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常见于水田、池塘、沟渠中。“藻”,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部分生长于土壤岩石和树干。现在它们在浅水边,花繁叶茂,悠悠飘动。“扰溺”,形容蘋藻为水流漂动的样子。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画图是:明净、纯洁、纤尘不染,而且漂浮动荡,摇曳生姿。荷花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毕竟还会使人想起那“别样红”绚烂光彩。而水涯(涯,边)的蘋藻,以及那鲜活活的流水,水中如白磷般的青石,素淡而清雅,冷寂而晶洁。题曰“赠”,寓意至为明显:首先勉从弟在今后岁月如流水的环境中,如蘋藻般洁身自爱,却也不无励己的意思。南朝宋诗人鲍照用“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喻自己品质清白;王昌龄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的洁白无瑕;色彩虽也鲜洁,终带有“富贵气”。从劲韧挺拔,清新健朗说,此诗便独步于前了。

下面进一步就事立意:“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羞”,进献食品。《周礼·天官·庖人》:“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郑玄注:“荐亦进也;备品物曰荐,致滋味乃为羞。”本来,蘋入药能解毒热,消水肿,民间用治蛇咬伤,也可作猪饲料。至于藻,多数种类是鱼类的主要饵料,部分种类可供食用,亦非美味佳肴。这里诗人说“荐宗庙”“羞嘉客”,是为赞蘋藻的高洁。宗庙,在封建帝王看来,何其神圣;嘉宾,是“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被主人至为尊重。诗举此两事,更在于以物喻人(从弟)。最后再以略似疑问和反诘的语气,来加重对题旨的探掘。“葵”,菜名,蔬用,子名冬葵子,可入药。许慎《说文解字》:“葵,菜也。”《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菽。”《古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懿”,美,美德,张衡《东京赋》:“东京之懿未罄。”这两句是又以“园中葵”作对比,说它虽青翠可爱,但不如蘋藻之生于深泽中。故前人云“此言岂更无珍美之物以羞进宗庙王公,盖美此出于幽深也”(六臣注《文选》)。生于“深泽”,远离市廛的蘋藻,更清净脱俗。

本诗的前半以流水汤汤,竟日东流,清澈见石的幽美环境,来映衬花叶繁纷的蘋藻;后半以其可以“荐宗庙”“羞嘉客”,更以其有生于深泽者,以见其与“园中葵”之不同,层层递进,以表现其清纯高洁,非他物可比。通首借事抒怀,托物寄意,称勉从弟,兼励自己,称得上是一首“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的作品。

(艾治平)

【其二鉴赏】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沈德潜曰:“赠人之作,通用比体,亦是一格”(《古诗源》卷六)。全用比兴,无一语直说,这确是本篇一个明显而别开生面的特点。刚劲端正的松树,是理想人格的象征,诗即以此意勉励从弟。刘桢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秉性刚直倔强,从不屈从权贵。一次,曹丕宴请邺中著名文人,酒酣,命甄夫人出见。一坐之中,人人都爬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唯独刘桢敢于“平视”。曹操闻知此事,以“不敬”的罪名把他关了起来。本应处死,后减刑判处劳役。由这件事可知刘桢的为人。唯其为人如此,才能如此勉弟。

诗一开篇,即风、松兼写,因松的刚劲坚强只有在狂风中才能突现出来。唯三、四句较之首二句更进一层。风由“瑟瑟”而“一何盛”,愈刮愈猛烈,而松树呢,任凭狂风呼啸,却仍屹然挺立,坚不可摧。

“冰霜”二句,再进一层,又引入象征恶势力的另一事物——冰霜。伴随着呼啸的狂风,还有严寒的冰霜的无情侵袭。然而,一年到头,松树始终屹然挺立,端端正正,绝无丝毫的畏惧和动摇。

“岂不”二句,是总束上文的点题之笔。“罹”(lí),遭受。“凝寒”,严寒。狂风、冰霜,都是扼杀生机的严寒之物,一般的草木,遭其袭击,便都凋谢枯萎,唯独松柏,却能常年郁郁葱葱地挺立着,原因即在于它有耐严寒、抗风霜的本性。作者于末二句特地用一问一答的两句作结,其意即在突出题旨之所在。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自古以来就是坚贞不屈的人格的象征。刘桢却以此喻入诗,写出了一篇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肺腑的赠人之作。作者没有在被咏之物——松树的外形上刻意描写,追求形似,而是着意表现它顶风霜、冒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风貌。全诗没有典故,没有秀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浑成,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洋溢着浓烈的愤世嫉俗、傲岸不群的情感和对坚贞不屈的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理想和情感,古人叫做“气”。刘桢的诗,以“气”盛著称于世。从这首诗,可以窥其一斑。

(寇效信)

【诗人名片】

刘桢(?—217),字公幹,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