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原文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译文】
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满天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振兴汉室。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歌妓,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容。
蜀先主庙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诗作中广为流传的一首,立意在于通过赞颂英雄刘备,贬斥庸碌无为的后主刘禅。《后村诗话》称赞此诗“雄浑老苍,沉着痛快,小家数不能及也”。
首联先声夺人,气势非凡,写刘备的英雄豪气和在历史上的功绩,即便在千年后仍旧震慑着后人,境界雄放豪壮。“天下”包揽了九州大地,写英雄气影响之广远,“千秋”二字纵贯古今,写出英雄气经历时间磨砺而不改,影响久远。“凛然”则写出了英雄的崇高和众人的敬服。
颔联写了刘备的业绩。刘备出身寒微,在汉末乱世、群雄并起的情况下,选贤任能,几经磨难,最终创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蜀国建立后,刘备坚持为恢复汉业做准备。他发展生产,派诸葛亮征服南方少数民族,力图进军中原,一统天下。“五铢钱”是汉武帝铸行的钱币,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这里用“复五铢钱”代指兴复汉室大业。
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最终没能完全建成,深感惋惜。“得相能开国”,是说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辅佐自己,建立了蜀国;“生儿不象贤”,则说儿子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明,亲近奸人,愚昧软弱,最终导致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刘禹锡认为创业难,守业更难,这能够对后人起警示作用,因而特意指出。这一联用刘备的任贤择相,和他自己的教子无方、致使后代无能相对比,使得诗情产生顿挫之感。五律的颈联最忌讳和颔联语意雷同。本诗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事,相互间巧妙变化,既承上又启下,脉络极为清晰。
尾联化用典故,写了对后主亡国的叹惋无奈之情。公元264年,刘禅降魏,东迁洛阳,被任命为安乐县公。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刘禅昏聩至此,丢国失家而不以为耻,实在令人心痛。
纵观全诗的构思,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盛衰对比间,总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着意点一定是在今日。大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却是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弱。然而皇帝却依旧昏庸无能,一再打击像刘禹锡这样的改革者。真是令人感慨万分!
该诗字里行间饱含着情感,精警高卓,极具感染力,其警示作用更是为后人称道。
【诗人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后来进入淮南节度使幕府做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任监察御史。王叔文改革时,引荐他到宫中,转任屯田员外郎,审判支盐铁案。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才被召回长安,却又因诗作忤逆当权者,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文宗时任主客郎中,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