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古诗翻译赏析-刘禹锡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11:59

乌衣巷原文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①乌衣巷:东晋时豪门世族居住的处所,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

②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浮桥,离乌衣巷很近。

③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和谢安。王、谢两姓为六朝时的望族。

【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下。过去在王谢堂前的燕子,今天都飞到普通百姓家。

《乌衣巷》古诗翻译赏析-刘禹锡作品

乌衣巷赏析

【赏析1】

这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借写朱雀桥和乌衣巷的今昔变化,抒发了人生多变、沧海桑田的无尽慨叹。

乌衣巷是东晋时豪门聚居的地区,东晋的王导谢安及其家人都居于此,而朱雀桥横跨秦淮河,是六朝时期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两个具有历史意味的地名两相对照,在夕阳西下的惨淡光景中,乌衣巷往日的繁华早已退尽。往昔的高门大宅已成废墟,历史上的那些光环也早已黯淡。朱雀桥边已经生出了野草和小花,语义清浅,韵味无限。

后两句写了乌衣巷里的燕子,诗人把燕子当做沧桑变化的见证人,用了“旧时”一词。燕子虽不可能是百年前居于此的,但这一凝缩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处理,让我们从侧面看出了往昔繁华与今日破败的悬殊,心生感叹。

整首诗含蓄蕴藉,意象选择别具匠心,感慨与议论藏而不言,意味深长。

【赏析2】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起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乌衣巷》古诗翻译赏析-刘禹锡作品

【诗人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后来进入淮南节度使幕府做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任监察御史。王叔文改革时,引荐他到宫中,转任屯田员外郎,审判支盐铁案。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才被召回长安,却又因诗作忤逆当权者,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文宗时任主客郎中,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乌衣巷》古诗翻译赏析-刘禹锡作品

更多刘禹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