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
①外弟:表弟。
②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③巴陵:今湖南岳阳,是表弟将去的地方。
【译文】
经过了十多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钟鸣。明日你又要踏上巴陵道路,秋山重重不知何时再相逢。
喜见外弟又言别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乱后分别已久的表兄弟异地相逢,却又匆匆离散的诗,表现出人生的聚散无常。
首联直入主题写相逢。“十年”表明分离之久,“离乱”是分离的原因。“长大”说明二人上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幼年,数年间容貌已有很大变化,为下联作了铺垫。李益早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对于战乱造成的分离与痛苦深有体会。
颔联描写重逢的情景。由于上次见面尚是幼年,而如今自己和表弟都已长大成人,形体容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彼此已经不能靠容貌相认。诗人从“初见”互问姓名的生疏,写到“忆旧容”,生动地写出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与激动,感情与神情变化如在目前。这样的惊喜背后也藏着数年漂泊的辛酸,如果没有战乱,兄弟间自然常来往,而此时相对却不识,可见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楚之深广。
颈联写表兄弟重逢后,在长谈中回忆过往。“沧海事”蕴涵了十多年间的变化——战乱中的动荡、各自的成长经历、无法言说的各种变故。因为发生的事情太多,想要倾诉也不是一时间能说完,不觉中天色已暗。暮钟响起,平添了一分肃穆庄严,告别的时刻也快到了。
尾联写了新的离别。一夜过后,兄弟二人又要各自上路了,聚散无定,总是匆匆。想到离别后,二人远隔重山,又逢战乱,不知何时才能重逢,诗人不禁悲从中来。“秋山又几重”点明了分离的时间,表达了无奈和怅惘之情。
全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通篇不以奇特警俗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而是以朴素自然打动人心。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细节,好像人人都经历过,这就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诗人名片】
李益(约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历四年(769)中进士第,初授华州郑县尉,又任华州主簿,转侍御史。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宪宗朝入为都官郎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太子宾客等。文宗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他的诗名很早就传扬开来,尤以边塞诗流传最广,其中以七绝冠绝当世,几可与盛唐王昌龄媲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