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座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好似白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寒霜。不知何处吹起幽怨的笛声,出征的战士通宵远望家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
本诗写戍守边塞的将士的思乡之情,是李益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首句写诗人夜登受降城,望见回乐烽前的黄沙如雪一般白一般冷,令人望而生寒。次句写诗人抬头望月,感觉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霜般寒凉。前两句写诗人登城后所见,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一种凄清寥落、萧瑟荒寒的氛围。
后两句把萧瑟之情推向了顶峰。在前两句所铺设的凄清氛围中,不知何处突然传来了幽怨的芦笛声。那芦笛声是呜咽的,如伤兵和失去亲人的边塞人民的哭声。孤苦无依、生死难料的战士似乎都被芦笛声吸引了,不由披上外衣,纷纷遥望故乡,热切的目光穿越浩瀚如雪的沙漠,凝视着家的方向。夜景清寂荒凉,乡情深重浓烈,意蕴深长。
全诗融会了景色、声音、情感,简洁空灵,隽永至深,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在今天仍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诗人名片】
李益(约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历四年(769)中进士第,初授华州郑县尉,又任华州主簿,转侍御史。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宪宗朝入为都官郎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太子宾客等。文宗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他的诗名很早就传扬开来,尤以边塞诗流传最广,其中以七绝冠绝当世,几可与盛唐王昌龄媲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