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哭刘司户》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06:43

哭刘司户作品原文

哭刘司户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广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李商隐《哭刘司户》赏析

哭刘司户作品赏析

纵容一个人和他诡异的行为,往往因为自己也想这样却不能,所以保护着他,就像保护着自己。这一生究竟会遇到多少个自己,答案应该是很少,再加上浮槎来去不相逢,大概只有那么一人而已,孤愤、勇敢、真实、热情、直言、幼稚、落寞、不乌合、不苟且、遗世独立、卓尔不群。这样的自己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自己还存在,孤独就迟来一刻。

李商隐知道,刘是另一个自己。遇见刘,他潜藏在心底的呐喊才得以释放。也许那个年代的士人都想放声大喊,但他对呐喊的渴望更为强烈。

元和(公元805—820年)后期,万马齐喑的年代。权纲弛迁,王守澄、仇士良这样的宦官相继控制皇权,皇帝沦为傀儡。唐文宗时期,宦官控权达到了顶峰,士人多被控制,却无法控诉,绝对沉默。而刘,是第一个呐喊的人。他把呐喊写在试卷上:

“陛下何不听朝之余,时御便殿,召当世贤相老臣,访持变扶危之谋,求定倾救乱之术,塞阴邪之路,屏亵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既不得治其前,当治于后;不得正其始,当正其终。”

这只是其中一小段。洋洋洒洒,不见得那么有文采的文章最后把矛头指向专权的宦官:我说的奸臣就是你们,我劝皇帝灭了你们,且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敢于把矛头直指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宦官,刘的胆识确实非同寻常。其论述亦切中时弊,“慨然有澄清之志”。因此,刘出名了。士人们感觉到无比舒服,堵在胸口的怨气喷薄而出。沉默久了,就愿意遇到出格的人。李商隐的快感接踵而来。

更著名的段子是,在复试中,刘被淘汰了。那一年的进士李郃向皇帝陈情:“刘下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一句话,把所有上榜的考生都拉下马了。当然,那年所有的榜上有名者都大爱刘,毛主席多年后曾评价刘是“万马齐喑叫一声”,他们渴望这“叫一声”很多年,刘达成他们的夙愿,简直大快人心,因此李郃高举刘是无须商量的,他们也不怕被宦官认定为结党营私的初体验。

刘的呐喊固然可敬,李郃的让贤更让人钦佩,有几人,愿意将进士之位拱手让人,要知道,落得美名极有可能,触犯龙颜不是不能。终于,座主杨嗣复因惧怕宦官仇士良专横未将刘录取。这样的刘,李商隐深深敬仰。李商隐并非只会花前月下与女道士幽会,并非只会对着空余一颗果实的樱桃树感叹半日,并非只会徘徊在牛李两党之间难以决断。除了爱情,他功成隐退、白发江湖的热忱从未消歇。安定城楼之上的那些信誓旦旦从未成为追忆,更不曾惘然。终其一生,他都以茂陵秋雨病相如的姿态渴求每一次待诏金马门。只是,他选择一唱三叹的委婉来表明心志,越是委婉,越是渴望像刘一样,将胸臆喷薄而出。

他做不到的事,刘替他做了。他不再孤独,在心底,他将快意地纵容刘,爱着、供着、宠着、顶着,尽他最大的力量。当他穿着白袷衣,在令狐楚幕府的宴席中与刘隔座而坐时,他尊他为师,亲他为友。

彼此飘零多年,直到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的春天,李商隐奉使江陵,归途中在洞庭湖南岸的湘阴黄陵遇见刘,刘正从柳州司户参军内迁为澧州司户参军。澧州在洞庭湖西北,离澧水入湖处

很近,刘正好去赴澧州员外司户之任,两人一南行返桂,一北行至澧。相见时难,刘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贬柳州司户,至此已八年,没想到两人在万里之外的楚地相遇,既欢且悲。此时的刘,如同燕鸿振翅初起即遭受狂风摧折,目击白日为昏,风吹浪涌,连山石都摇动起来,而小船摇荡可危。刘所遭受的一贬再贬,让李商隐难以相信朝廷,那些所谓的求贤若渴不过是一种姿态。

唯有难过。细思来,吟出一首诗:

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万里相逢,匆匆作别,不想自此再不能相见。其实,在李商隐的悼诗中,《哭刘司户》并不是最美的一首,但是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让人不得不对这首诗反复诵读。情之至,痛之彻。李商隐终于失去了刘,长久以来储藏在体内的力量消散了。他失去了他自己,在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的秋天。

天帝的使者巫咸没有从九天而下,调查刘的冤情,是天帝无情,还是造化弄人?自广陵别后,山水遥遥,思念若绵绵春涛,绿意荡漾。湓浦传来噩耗如凄凉之秋雨,翻搅心头。春与秋,暖与冷,生与死,百般滋味,李商隐的眉间放不下一字宽。站在京兆府的门前眺望,终南山隔住视线,江州不可见,唯有秋雨无际,一场梦魇。你在哪里?从此阴阳相隔吗?

他唯有一支生花妙笔,可以写下思念。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西晋的潘安最擅长写哀祭文,战国的宋玉以一篇《招魂》尽诉哀思,惜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不会有归来的魂魄,一切英灵自远游。

他遇见过,崇敬过,怀念过,最终失去。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