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古诗译文赏析-李商隐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06:28

隋宫原文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释】

①紫泉:汉宫名。这里指长安隋宫。芜城:扬州。

②日角:这里指李渊。锦帆:指隋炀帝的龙舟。

【译文】

长安城的宫殿被关闭,弥漫着一片烟霞,艳丽的扬州行宫无比豪华。若不是李渊夺取天下,杨广的龙舟已游遍了天涯。昔日放萤的宫苑,如今已是腐草丛生萤火绝灭,当年繁华的隋堤,如今一片萧落,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如果荒淫的杨广在地下,与陈后主相遇,难道还有心欣赏淫逸丧国的《后庭花》?

《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古诗译文赏析-李商隐作品

隋宫赏析

【赏析1】

本诗是作者借咏隋宫,讽刺了隋炀帝的荒淫亡国。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昏暴的皇帝。他在位十四年,留居京师时间不足一年,大部分时间在外巡游玩乐。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公元605-公元616),三次游江都,每次都有一二十万人伴随。他乘坐的龙舟高达四十五尺,长二百尺,起楼四层,其余大小船只数千艘,船队前后长二百余里。夹岸骑兵护送,旌旗蔽天。沿途供应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此诗即是写隋炀帝的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并且借古讽今。诗里写道: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隋炀帝又想在江都修造更加豪华的宫苑。若不是天下易主,隋炀帝当会游遍天涯海角的。如今,当年繁华的隋宫已成废墟,杨广成了和陈叔宝一样的亡国之君,如地下重逢,该不好再问《后庭花》的事了吧?全诗讽刺辛辣,有着发人深省的鉴戒作用。

《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古诗译文赏析-李商隐作品

【赏析2】

这首诗约作于大中十一年(857)游江东时。隋宫指隋炀帝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显福、临江等宫。诗写隋炀帝肆意淫游,昏顽拒谏,贪欲无穷,至死不悟,足为覆亡之殷鉴。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开篇点题,“紫泉”即紫渊(长安水名)出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此借指长安;“芜城”乃广陵之别名,语本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指隋之江都。这两句隐含转折关系,即尽管长安高入烟霞,炀帝之心仍然不足,还想以江都作为“帝家”。以“芜城”代江都,是大有深意的,就像“汉皇重色思倾国”(白居易《长恨歌》)一样,思倾国者果倾国,欲以芜城为帝家者终以帝家为芜城。此所谓皮里阳秋。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这两句撇开一笔,未承上写游幸江都事,而以虚拟语气推想道:若不是皇帝的玉玺归了李渊,炀帝的锦帆还怕不到天边!意谓他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的。这就揭示了炀帝昏淫成性,至死不悟。用今人的话说,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两句写景中寓隋宫故实,一是炀帝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还修了“放萤院”;一是沿运河栽柳,所谓“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白居易《隋堤柳》)。诗人巧妙地做入“腐草”--传说萤乃腐草所化,“暮鸦”--即黄昏中集于树梢的乌鸦,在一无一有的对比中感慨今昔,寓无限沧桑之感,冷峻之讽刺与深沉之感喟融合无迹。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结尾活用故实,据《隋遗录》载陈后主叔宝亡国后入隋,与当时为太子的杨广相熟,杨广作了皇帝后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相遇,还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两句意谓隋炀帝过去不能接受陈后主亡国殷鉴,终于重蹈前车覆辙。这番与陈后主地下重逢,还有心情再向他请教《玉树后庭花》的表演么?诗对隋炀帝固然是冷嘲,对当时统治者却含热讽,清人何焯云:“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手笔。”

(周啸天)

《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古诗译文赏析-李商隐作品

【赏析3】

本诗为咏史名篇。诗人通过描写隋宫表现了隋炀帝的奢淫腐败,揭露了他祸国殃民不惜消耗天下财力以供其一己私欲的暴君面目,并借以警戒唐朝统治者。全诗精练深刻,富有情韵。

首联点明本诗题旨,写长安宫殿上空已经被一片烟霞笼罩了,隋炀帝却丝毫不理会这些,只一味贪图享受。诗人把长安的宫殿与“烟霞”联系起来,旨在表现它的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端。用有强烈色彩的“紫泉”来代替长安,也是为了和前面的“烟霞”相映衬,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但就是这样壮丽的宫殿,却被隋炀帝视而不见,只能空锁于烟霞之中,可惜之至。

颔联别具一格。诗人不写江都帝家之事,而是岔开话题,做了一种假想:如果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隋炀帝是不会满足于游江都,他很可能会游遍天下吧!虽然是假想,却是根据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合理推断。在这一联中,诗人深刻地表现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并对他导致亡国却至死不悟非常愤慨。

接着,在颈联中,诗人列举了隋炀帝两个逸游的事实。“于今无”和“终古有”相互照应,形成对比,暗示萤火虫是“当日有”,而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的气氛。两相对比,最终的目的却是表现其中一个方面,让人们从这一方面去想象另一方面,融酣畅淋漓和含蓄蕴藉于一体,妙极!

尾联化用隋炀帝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用假设反诘的语气,揭示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亡国的君主。他亡国后投降隋朝,与隋炀帝相交甚好。《后庭花》为陈叔宝所制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舞曲,后人称其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提到它,其用意在于:隋炀帝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的事实,却不吸收教训,最终亡国。如果他在泉下见到陈叔宝,怎么好意思再要求听《后庭花》呢?只问不答,余味无穷。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慷慨激昂。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