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诗题一作《夜雨寄内》。
②巴山:亦称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之地。
③何当:何时。剪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译文】
你问归家日程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的秋雨涨满了水池。我们何时在西窗下共剪烛花,面对面倾吐今夜对你的相思。
夜雨寄北赏析
【赏析1】
本诗又名《夜雨寄内》,是一首抒情诗。“内”即内人,指诗人的妻子。一说本诗作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其时诗人正在东川为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他的妻子王氏已经去世,所以此诗应该是寄给长安友人的。今所存各本皆题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内容判断,以“寄内”之意理解还是相对贴切些,因为入梓州幕府与妻子逝世两件事都发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诗人写诗在后。因为交通闭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而且即便诗人已知妻子不在人世,作此诗缅怀,也在情理之中。
前两句通过问答与环境描写,抒发了诗人心底的孤独苦闷之情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第一句有问有答,节奏恰当,颇显艺术功力,写出远行之忧闷、难归之无奈,表现出自然而然的离愁与思念。第二句借描写眼前景色,寄托深沉的相思之意。行旅之惆怅、相思之痛楚融入茫茫夜雨中,随雨水“涨秋池”,在山中飘荡。
后两句由眼前景物延伸开来,纵横诗思,别出心裁,设想重逢之时的温馨场面:重聚时刻,夫妻二人一起在西窗下互诉衷肠,情深意浓,通宵达旦,使得蜡烛结了蕊花。二人于是一起剪烛,还是有道不完的心里话和无尽的欢喜。诗人幻想中的这种快乐,衬托他在雨夜中的愁闷,然而这种愁闷,届时将成为重聚时的话题,使重聚更加快乐。
这首诗用语平淡而情意深挚,委婉隽永,流传甚广,给人以品不尽的韵味。
【赏析2】
这首诗是诗人在巴山写给在北方的妻子,先写北地的妻子思念巴山的丈夫,巴山的丈夫思念北地的妻子,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和客居中的愁思。后写想象中回家团聚时的情景,表达对幸福的向往。“巴山夜雨”在诗中两次出现,深化了意境。第一次出现是诗人的实际感受,第二次出现则是向往中的幸福情景。把现实中的景象与未来中的向往联系在一起,从空间和时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人的悲欢离合,更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相思的情怀。
【诗人名片】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荥阳(今属河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曾受牛党令狐楚提拔,表为巡官。开成二年(837),又因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举荐,进士及第,任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惜其才,用为掌书记。后李商隐娶茂元之女,牛党斥之为“背主、忘恩”。李德裕为相时,政事渐兴,李商隐亦积极从政。后牛党掌权,他遭反攻倒算,只得往桂州、徐州、梓州等处为幕僚,郁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