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梳头歌》古诗赏析-李贺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9 02:28

美人梳头歌原文

美人梳头歌

李贺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美人梳头歌》古诗赏析-李贺作品

美人梳头歌赏析

古代诗词中,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齐梁宫体诗,再到唐诗、宋词,女性的美丽常常被作为主题。欣赏女性的美丽有很多角度,除了容貌、衣着,某些动作在男性心目中也深具美感,比如走路,即有“莲步生花”“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比如梳妆,即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比如洗头,即有“暖风迟日洗头天”(五代孙光宪《浣溪沙》)。这些词句都并未直接描摹女性的容貌,但表现女子的风韵则别有一番情味。唐代的“鬼才”李贺则抓住了美人梳头的这个场景,巧妙地展示了女性的迷人风姿,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这在本诗中有着生动的体现。而“怨恨悲愁”“虚荒诞幻”等体现其“鬼才”特征的要素在这首诗中则不可见。这是一首有着齐梁之风的古体诗,被选入著名的《唐诗别裁集》。作者精心选取了美人梳头前后的几个情状组成了一幅华美的工笔画。

第一个场景是“云鬓半偏新睡觉”(白居易《长恨歌》),写美人起床后慵懒的姿态。西施代指所写美人。天色已明,而她沉醉于梦乡之中。“寒”字除标明节令是早春外,还暗示她是独宿,更增孤寂之感。“香鬟”句写到头发,是为下文的梳头作铺垫。睡了一夜,美人的鬟髻松散,一个“半”字写出欲坠未坠之态,犹如水中的檀香木,散发阵阵清香。这时传来咿咿哑哑的辘轳声,原来是有人开始干活,从井中汲水。美人便被这辘辘声从梦中惊醒。白居易《长恨歌》有“芙蓉如面柳如眉”之句,这里是以之代指美人,也是对其容貌的夸赞。

第二个场景则是中间八句对梳头场景的细致描摹。“双鸾开镜”之语别出心裁,仿佛是镜盖上所绘凤凰开启了镜盖,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见一斑;镜面如秋水一般明净光洁。尽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满头青丝仍然垂至地面,且如云撒地。随着解开的发丝落下地面的还有玉钗,因为头发滑润,玉钗顺着长发上滑落下来几乎是悄无声响的。这里以“立象床”状头发之长,以“一编香丝云撒地”状头发之多,以玉钗滑落无声状头发之柔滑,皆是夸张,生动形象、细致精妙。

对梳妆所用镜子和欲梳之长发做了充分渲染后,“梳头”这一中心场景这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南朝乐府《西洲曲》有“双鬟鸦雏色”之句,这里用老鸦色代指头发。美人开始动手梳理,把乌黑的长发盘结起来,头发像翠鸟的羽毛一样光滑以至于宝钗都插不住。由于梳得匀,盘得实,映着光线,如同碧丝一般,滑腻得连宝钗也插不稳。后两句写美人发长髻多,梳理整齐花了不小的工夫,显得娇而无力,虽有春风烂漫却心生懊恼,字面看是因鬟多费力而嗔怪,其实亦是因独处无人共沐春风而恼。女子的娇弱亦是一种美,再加上娇嗔,就更具风韵。

最后一个场景是写梳理完毕后的绰约身姿。婑鬌是一种优美的发式,秀美大方。接着描述她头发梳成后如何曳动云裾,缓步下台阶。“云裾”,状美人之罗裙随风飘动;“踏雁沙”是比喻,形容其步履所至,如雁足踏沙上,显得行步匀缓。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美人的动作向读者透露了她幽幽的心事。她转身默默走向庭院,是做什么呢?原来是去采折缤纷如雪的樱桃花,伤春惜春之中也许更加思念离人。

梳头本是凡常之事,但经李贺这般新颖的创作,便使一位慵懒美丽又幽怨的女子形象如画般鲜明,看似艳词,但不失风雅。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并无定论。有的学者认为是写普通的“幽闺春怨”,有的学者认为是诗人咏新婚妻子之作,也有学者认为是以其姐姐为原型所做的虚构。从本诗对美人梳头情状描绘得如此细致生动来看,完全处于虚构是不太可能,但究竟是否是写自己的妻子却难以根据现有的资料来下结论。不过,这一不确定并不影响我们对此诗的欣赏。

(郭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