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晋师胜淝上词作原文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注释】
①晋师胜淝上:指淝水之战。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东晋在淝水以少胜多,大破前秦军队。
②索虏:南北朝时,北朝人留有辫发,南人看不起北人,故以“索虏”称之。
③南牧:即攻打东晋。
④谢公:即东晋宰相谢安,他力主抗敌。
⑤八千戈甲:指晋将谢玄带精兵八千在淝水大破秦兵。
⑥蛇豕:这里喻指前秦的军队。
⑦鞭弭:马鞭和弓,这里指驾车前进。
⑧周旋:攻击。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译文】
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好像天堑一样阻断南北两地;江面上波浪滔天,一望无际。天险难以逾越,大臣的智谋也能战胜强敌,北方的索虏岂能把江南吞噬!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他们行动迅速,深入东晋境内。谢安布阵谋划,从容不迫地指挥将士,击破强虏,赢得了胜利。
这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淝水岸边,谢玄用八千精甲,摆开阵势,抵挡住了前秦大军的进攻。他们驾车前进,追逐敌军。前秦军队看到东晋旌旗飘飘,已是望风披靡;在夜里听到几声鹤叫,以为是东晋军队追来,惊恐不已。这胜利使晋室能够延长帝祚,江南百姓得到庇护。这一辉煌的功业,即使是《诗经·小雅》里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之功,也不能与之媲美。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词作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歌咏淝水之战的咏史之作。词人通过对淝水之战的回顾,勉励南宋朝廷要勇敢抗击金军,维护祖国统一。
词的上半部分是对历史上淝水之战的回顾,交代战争的环境和东晋的用兵情况。起首词人以景入题,先以雄浑之笔勾画出一幅长江波涛澎湃、隔断南北的宏大图景,为下文作铺垫。随后“天险”三句,交代上文写景的原因。词人是南宋朝廷中一名坚定的主战派,在他心中,有一番据长江之险、保家卫国的宏伟志向。何以见得?词人接下来引入历史事件。“百万”、“倏忽”、“长驱”写前秦军队人多势众,行动迅捷,声势浩大,这就营造出一种兵临城下的紧张氛围。然后笔锋陡转,先用“破强敌”三字揭示战争的最后结果,再用“从容颐指”写晋军统帅谢安气定神闲、运筹帷幄的神情,生动传神。词人在这里使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一张一弛,对比鲜明,把凭借人谋克敌制胜的因素强调出来,用心良苦。
词的下半部分写淝水之战的场景。“奇伟”二字,直抒胸臆,对淝水之战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赞扬,词人的激奋之情呼之欲出。随后,词人避而不谈交战的详细过程,而是用激昂的笔调描写战争的宏伟场面和最后结局:晋军声势浩大,气势如虹;秦军望风披靡,兵败如山倒。正、反对比强烈,效果鲜明。最后“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三句,是词人对这次著名战役的热情赞扬和肯定。
这首词结构严谨,叙事明了,井然有序,用语遒劲,格调雄浑,是咏史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赏析2
此为咏史之作。词中以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借古喻今,颂扬历史英杰的丰功伟绩,期望自己能为南宋抗金大业建立功勋。词中叙事不少,也有议论,但不乏形象之生动。长江之险壮,鏖战之激烈,都写得有声有色。
上片写淝水之战的地理环境和东晋方面的运筹准备情况。开篇极写长江“天险难逾”,加之“人谋克壮”(指人的谋略宏伟远大),使北方强敌无奈我何。接着便用淝水之战的史实为证。《晋书。谢安传》记载,苻坚军队南下时,谢安领导抗击,非常镇定,处理规画很得当。前方谢玄等击败苻坚军队后,“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谢安面对投鞭可以断流的百万雄师,而能沉着镇定,运整个战局于股掌之间,从而取得“破强敌”的伟大胜利。
词之下片着重写淝水战役中的“奇伟”场面。《晋书。谢玄传》记载:谢玄与谢琰、谢伊等率精兵八千涉淝水,与秦军决战淝水南,杀秦军大将苻融(苻坚弟),苻坚也中流矢,秦军溃败,死者不可胜数。余众弃甲宵遁,听到风声鹤唳,认为是晋的追兵来到,惊惶万状。下片内容,大致就是根据这段历史记载写成的。“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谢玄以八千兵勇渡淝水,冲杀数十倍于己的大敌,此“奇伟”之一也:“鞭弭周旋”三句,指晋军与强敌周旋,“旌旗麾动”,便使北军望风披靡,指挥何等英明,将士多么善战,大有“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之势,此“奇伟”之二也:“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生动描绘了敌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丧胆情景,反衬了晋军出奇制胜,取得历史罕见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此“奇伟”之三也。最后三句赞美淝水战役的胜利,使晋朝延长国祚,广大民众得到庇护,这一辉煌的功业,即使《诗经。小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之功,也不能专美于前。
此词结构谨严,语言刚劲,风格沉雄,是咏史词中的佳作。作者对于战争的描写,层层推进,有务不紊,既明写东晋方面的地利、人和,又暗写前秦由长驱直入到仓皇溃败的全过程,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除此词外,作者另有六首出色的咏史词。这些词,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沉雄遒劲的风格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而为世人称道,李纲仅存的五十余首词中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靖康元年(1126),金兵逼近京师,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高宗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力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罢至鄂州居住。绍兴二年(1132),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年五十八,谥忠定。《宋史》有传。有《梁奚谷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有《梁奚谷词》一卷。嘉熙元年(1237)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