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
我闻金天之西,日没之所,去中华十万亿刹,有极乐世界焉。彼国之佛,身长六十万亿常沙由旬,眉间白毫,向右宛转如五须弥山,目光清白若四海水。端坐说法,湛然常存。沼明金沙,岸列珍树。栏楯弥覆,罗网周张。车渠琉璃,为楼殿之饰;颇黎玛瑙,耀创砌之荣。皆诸佛所证,无虚言者。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盖冯翊郡秦夫人奉为亡夫湖州刺史韦公之所建也。夫人蕴冰玉之清,敷圣善之训,以伉俪大义,希拯拔于幽涂;父子恩深,用重修于景福。誓舍珍物,构求名工,图金创端,绘银设像。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发。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疑动作。若已发愿,未及发愿;若已当生。精念七日,必生其国,功德罔极,酌而难名。赞曰:
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祐为舟梁。八十一劫罪,如风扫轻霜。庶观无量寿,长愿玉毫光。
《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
《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并序》此篇是李白至德元载(756)游湖州时应原湖州韦刺史夫人之请,为超度其亡夫而绘制的一幅净土变相画所作的赞文。
金银泥画,是用金银粉调制之颜料所绘之画。其效果金碧辉煌。西方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佛教净土宗尊崇弥勒佛,谓死后可升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勒佛是西方教主。李白在此图赞中所描绘的“沼明金沙,岸列珍树,栏楯弥覆,罗网周张。车渠琉璃,为楼殿之饰;颇黎码,耀阶砌之荣”就是西方净土变相画中的富丽堂皇的景象。变相,唐时僧人向僧俗宣讲佛教故事,文图并用,文曰变文,图曰变相。安旗系此文于天宝二年(743)。
《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