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21:08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笔【注释】

①白兆山:在安陆县西。桃花岩:在白兆山中,旧有李太白读书堂及洗笔池等遗址。刘绾:《御史台精舍碑》监察御史下有题名,当为李白初入长安所结识者。

②云卧:谓隐居。三十年:泛称,或谓其年岁。时李白三十三岁。

③蓬壶:即蓬菜,传说海中三仙山之一。

④翠微:山色,此代青山。

⑤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县东。

⑥区中:世间。

⑦霜台:指御史台。御史台掌纠正百官之职,擅寒霜肃杀之威,故称。霜台客:指刘笔。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笔【题解】

开元二十一年(733)作于安陆。

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翻译赏析

三十年来我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隐居,心好清净也好仙道。

蓬莱三岛虽然被东溟隔绝,我爱鸾驾鹤之心悠然不息。

归来白兆山桃花岩桃花岩,得以静卧云窗睡眠。

可以与对岭的人共语家常,猿猴从树上相连而下饮潭水。

时时攀登到翠微峰顶,就似在罗浮山巅。

两条小山脉拥抱东壑,一座高嶂横垣西天。

树木杂多可以躲避太阳照射,悬崖高倾,难以看到整个的圆圆月亮。

芳草不停的变换山野的颜色,风吹藤飞的女萝袅袅摇着春烟。

入远山构建石头房子,选幽景开出垦土质最好的田地。

独有在此林下隐居的意愿,和世事隔绝。

永远与霜台刘侍御你辞别了,千年万载以后咱们再见吧。

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赏析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花岩寄许侍御》。李白渴望献身却报国无门,诗中即生动描绘了桃花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势,也反映了诗人从长安未遇而归的复杂心情。

因诗中“云卧三十年”之句,今人多以为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时作,恐未谛。刘绾当为李白一入长安时的交游。《李白在安陆》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近是。

刘绾/许侍御:事迹不详。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诗题一作《春归桃花岩寄许侍御》。

安陆:县名,唐安州治所在此。即今湖北安陆县、李白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白兆山:在今湖北省安陆县,据《安陆县志》(清道光二十三年纂)载:“白兆山又名碧山,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许,有三门层递而上,土人岁时祀真武神如此。相属者曰太白峰,曰写经岭、曰长老山,李太白读书其下”李白“酒隐安陆”,同许氏结婚后即居住于此。山之西、南麓,有桃花岩、白兆寺、李白读书台、太白堂、绀珠泉、洗脚池、洗笔池、长庚书院、银杏树等与李白有关的遗址遗迹。李白在此写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诗文。

罗浮:山名,在广东东江北岸,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一百余里,主峰在博罗县城西北。山上多瀑布,风景优美,是道教名山。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有“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禅房怀友人岑伦南游罗浮兼泛桂海自春徂秋不返仆旅江外书情寄之》有“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留别贾舍人至》(其一)有“徘徊苍梧野,十见罗浮秋”。《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有“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江西送友人之罗浮》有“尔去之罗浮,我还憩峨眉”。《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有“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桃花岩:在今湖北安陆县西白兆山西麓。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有“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蓬壶:指传说中海上仙山蓬莱、方壶。李白《古有所思》有“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赠张相镐》(其二)有“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有“蓬壶虽冥绝,鸾凤心悠悠”。《酬崔五郎中》有“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有“华顶窥绝冥,蓬壶望超忽”。《莹禅师房观山海图》有“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哭晁卿衡》有“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秋夕书怀》有“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