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20:43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翻译译文

【其一】

胡兵的战尘使长安的宫殿受到了污染,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剑门高耸,高达五干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其二】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其三】

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其四】

谁说君王行路难呢?皇帝的互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好像是地将锦江转成了灌水,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其五】

天下一时,万国同风,锦江风光哩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蜀国的石镜明宝可比天上之明月,后宫的殡妃亲得前去映照丽影。

【其六】

灌锦江水长流万里,龙嗣佳上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其七】

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侨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其八】

秦惠王时置金牛以引诱蜀王灭开黝道,所经之汉水仿佛与银河相通口天子西巡一道留下了许多圣迹,流城成都从此回以长为帝王州矣。

【其九】

蜀中水澡天青,了无纤尘;风光和暖,气侯宜人,远胜三秦。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荤,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

【其十】

剑阁为蜀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压车马如云。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呈的归来,二需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赏析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有题目相仿的两组七绝:《永王东巡歌》和《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东巡歌》是颂歌,而关于《上皇西巡南京歌》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另一说认为基本是反讽唐玄宗的逃跑主义,看似歌颂,实为讽刺。

颂歌说

《上皇西巡南京歌》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颂诗。组诗的内容要点是:一、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二、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三、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西巡歌》作于举国欢庆之时,而诗人自身却正处于危难之中。所谓“特定历史背景”、“诗人特定处境”指此。《西巡歌》的赞颂为玄宗而发。李白虽对玄宗有过怨望,同时又有眷恋与感戴之情。由于他的冤狱是肃宗一手造成,所以寄希望于玄宗,故诗的最后一句是“双悬日月照乾坤”。《流夜郎闻酺不预》与《上皇西巡南京歌》作于同时,是针对肃宗而发,悲愤莫名,二诗作意不同。

讽刺说

安史之乱中,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情境,而李白也不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他运用一贯的讽刺手法,表面上以唐玄宗“西巡”为“盛事”,表面上一句批评也没有,其实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的可耻行为的义愤,字字见血,首首入骨。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古诗提要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关于这组诗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另一说认为全是用反讽手法,对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的逃跑主义进行了批评,安史之乱中,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情境,而李白也不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他运用一惯的讽刺手法,表面上以唐玄宗“西巡”为“盛事”,其实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的可耻行为的义愤。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一),此为组诗,共七绝十首。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十二月末,时值“安史之乱”中。上皇,谓唐玄宗,肃宗即位后尊之为上皇天帝。南京,谓成都。是年九月,长安光复。十二月丙午(初三日),玄宗由蜀中返至咸阳;戊午(十五日),肃宗颁制大赦,“以蜀郡为南京,凤翔郡为西京,西京为中京”。李白当时已被判流放夜郎,且未获赦。但他仍以庆幸喜悦之情作此组诗,用以歌咏玄宗幸蜀而终于返回长安这一历史事件。唯以玄宗幸蜀本非可颂之事,此诗遂招致论者诸多误解。如翁方纲指责它“殊与风雅之旨不类”,“若反言之,则不必;若正言之,则不宜”,“若此之类,何以立诗教乎?”(《石洲诗话》卷一)唐汝询视之为讽刺诗,曰:“太白虽为尊者讳,然亡国之耻正在言表。”(《唐诗解》)严羽曰:“举秦蜀形势不忘故都,是为用意。”(严羽评点李集)萧士赟曰:“《西巡南京歌》是事已定之后所作,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朝廷处分已定,何必更为异辞乎?”(《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以上说法俱持一隅之见,未得诗旨之要。此组诗还当与《永王东巡歌》并读,体会李白以从璘开罪于肃宗后,此刻对玄宗的感念以及可能有所希冀的潜在心理。诗之第一首作发端语,写玄宗西巡,经剑阁入蜀。翁方纲曾指责曰:“安史之乱,岂得云轻拂边尘”,实则因为诗人是以庆幸玄宗回京的欣喜之情回顾西巡之事,故能化难为易,将极沉重之事以轻淡之笔出之。薛天纬有《〈上皇西巡南京歌〉诗旨考索》一文(载《唐代文学论丛》第九期),可参看。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此诗总写成都之美,前三句铺陈成都之山川形胜、市井繁华及风光佳丽,复以末句作比,表明成都之不让长安。此种赞美与对比尚贯穿于(其三)(其五)(其六)(其九)诸篇,其用意并非如严羽所云是为了表达“不忘故都”长安的感情,而是表达了李白作为蜀人,对于故乡在非常岁月中成为玄宗皇帝驻跸之所的欣慰感,实质也是其爱国感情的流露。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三),此诗写玄宗车驾初入成都时光景,四句皆以蜀地与秦地作比,表明二处城邑宫苑风光略无二致。华阳,蜀地之古称。新丰,汉县名,治所在今陕西临潼境,诗中代指秦地城邑。上阳,宫名,在东都洛阳。《西京杂记》卷二记,汉高祖时,太上皇居长安,以深宫无其平生所好之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而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其时玄宗亦为太上皇,故用此事。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四),此诗写玄宗既幸蜀,成都遂代长安而成为临时首都,即诗中所谓“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前二句则着意以庆幸之情与轻松之笔回顾玄宗奔蜀之事。唐汝询曰:“明皇初入蜀,太白尝作《蜀道难》以忧之。至是而乘舆无恙,喜而作歌。初疑其难,后知其易,故以‘谁道’发之,万姓咸悦,见行路之非难也。且蜀中山水无异京师,庶可安我君矣。”(《唐诗解》)所言《蜀道难》诗旨当作别论,而分析此诗作意则深中肯綮。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五),此诗着眼于临时首都,铺写成都山川风物之美。诗以“万国同风共一时”领起,谓成都足以使天下景仰;复以“锦江”与“曲江池”分别代表成都与长安,两地相比,蜀地毫无逊色。石镜,据《华阳国志》卷三所记,在古蜀王妃冢上,诗人想象此时得为唐宫嫔妃照面,亦幸事矣。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六),此诗仍铺写成都山川风物之美。锦江为岷江分支走马河流经成都一段之别称,而《禹贡》所记,岷江为长江之源,故诗云:“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言成都可由水路直通长江,达于南方之大都会扬州。唐时天下之盛,谚称“扬一益二”,谓扬州第一而成都次之(见《容斋随笔》卷九)。上林苑为汉代长安宫苑;散花楼在成都,隋末蜀王杨秀所建。诗以二者作比,谓长安之宫苑不得专美。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七),此诗想象玄宗在蜀时举行朝会之盛况。诗以“锦水东流”、“星桥北挂”画出成都形势,颇具帝都气象。蜀郡有七星桥,传为李冰造,共七座,上应天上七星。后二句表明成都于此期确曾发挥“南京”之作用,也可见其时玄宗虽为太上皇,然李白仍视之与皇帝无异。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八),此诗以追忆笔法,回顾玄宗幸蜀之事。前二句实写玄宗幸蜀路线。金牛,谓金牛道,秦惠王所开,为自秦入蜀咽喉,汉水发源地嶓冢山在其东。按以《旧唐书·玄宗纪》,幸蜀时正经由金牛道。后二句隐含成都被命为南京的意思,谓其将垂于永久。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九),此诗亦以追忆笔法回顾玄宗幸蜀之事。诗中着意裁取春景写之,前二句称美蜀中春光,后二句盛赞玄宗车驾幸蜀,引得天下春光到此,更为蜀地增色甚多。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十),此诗作组诗结束语,写玄宗车驾返回长安,幸蜀之事遂有圆满结局。时肃宗李亨居帝位,玄宗为太上皇,但诗人心目中仍将二者并重,故曰:“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唐宋诗醇》评曰:“述当时事何等明白,可作诗史。有谓肃宗当避位以请上皇复辟者,有谓惑张良娣徙上皇于南内者,皆傅会之说。”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