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古诗全文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翻译译文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注释:
⑴唐时,杭州隶江南东道。州有天竺寺,乃今之下天竺寺。⑵《十洲记》:蓬丘,蓬莱山也。⑶《梦梁录》:樟亭驿,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⑸五马,古太守事。⑹杨齐贤曰:自西湖入天竺寺路,夹道皆古松,其地名曰九里松。灵隐、天竺同在一处,皆由松门而进。⑺颜延年诗:“振揖发吴洲。”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作品赏析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秋。李良,开元中任杭州刺史。其时李白漫游越中。此诗写李白与从侄游天竺寺的逸兴闲情和赋诗高会的欢愉,表现了李白对海中仙境的神往与对海上神秘世界的浓厚兴趣。通篇气势酣畅,兴象遄飞,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李良:约开元末为杭州刺史。李白《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诗,约作于开元末期。
三山:①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曰方壶、瀛洲、蓬莱。李白《古风》(北溟有巨鱼)有“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怀仙歌》有“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登高丘而望远海》有“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来日大难》有“海凌三山,陆憩五岳”。《横江词》(其六)有“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赠饶阳张司户燧》有“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金门答苏秀才》有“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有“偶将二公合,复与三山邻”。《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有“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大鹏赋》云:“块视三山”。②山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西长江滨。因三山并峙,南北相连得名。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有“三山怀谢脁,水淡望长安”。《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云:“箫鼓沸而三山动”。
天竺:指天竺寺,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隋建。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有“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吴洲:泛指吴地洲渚。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有“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杭州:即馀杭郡,唐属江南东道,治所即今浙江杭州市。李白有《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蓬丘: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之一。李白《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樟楼:即樟亭,又名浙江亭。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南钱塘江北岸,为观潮胜地。李白《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