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古诗全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译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一
此诗约作于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从诗题和所写内容看,诗人是在游完终南山(在长安南)之后,过访一位姓斛斯的隐者并与他月夜欢饮的。
起句“暮”、“下”二字,点时兼写行踪。以下三句或进一步作补充说明,或描摹暮山景色,从而以生动传神之笔渲染出安逸、宁静、苍茫的气氛。再下四句承接上文,继写山下田园情景。“相携及田家”,说明诗人与斛斯山人路遇同归,从“相携”不难看出二人情谊之好;“童稚开荆扉”,幽雅之中杂以欢快气息,充满牧歌般的情调。一个“荆扉”,便已先令人产生了与烦扰的市朝绝不相类的古朴、静谧之感,何况“绿竹入幽径”,更何况“青萝拂行衣”呢?绿竹、青萝本具清雅、幽深的特点,再加上融融的月色和曲折深远的小径,便愈发使人觉其恬静、安逸了。这里,简笔勾勒妙景,无一费词,即深深传出诗人无比羡慕、喜爱的心情。
最后六句写畅饮欢歌之乐。“欢言”,见出主客二人情投意合;“共挥”,表明酒逢知己,相对痛饮。两句诗向上回应“相携”,向下遥启末句,使全诗一线贯穿,浑然而不可分。相对欢言、共挥美酒之馀,复继之以“长歌”,以歌助酒,以酒佐歌,直唱到天河星稀的时分,则时间之久,饮酒之多,情感之浓都已在不言之中。“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这是痛饮长歌后的情景,主客双方陶然欲醉,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机巧之心,精神达到了极度纯朴的境界。诗以此作结,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以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尽力把情感隐寓在画面之中,然而即使如此,相比起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是更多一些雄快之气;相比起王维的田园诗,也更多一种活泼的生机,这大概便是李白田园诗的独特之处了吧!。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赏析二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前人谓此诗作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之时;今人亦有谓作于开元年间首次入长安时,时李白正隐居终南山。
诗中写月夜下山访问姓斛斯之隐士,一路领赏幽美景色,乃至山人家饮酒吟诗等事,陶然忘机。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诗全用赋体白描,无想象夸张之辞。风格自然真率,浑朴平淡,与诗人其它篇章飘逸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二云:“清旷中无英气,不可效陶。以此作视孟浩然,真山人诗尔。”
斛斯山人:名不详。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当为开元年间首次入长安隐终南山时之作。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谓此人即杜甫《过斛斯校书庄》及《闻斛斯六官未归》诗中之斛斯融。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谓天宝二年(743)作。
终南山:一名中南山、周南山、秦山、南山。在今陕西秦岭山脉。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有“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另有《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下终南山还斛斯山人宿置酒》、《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