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以寄之》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18:07

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以寄之》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翻译译文

春华掩映沧江明月,秋色如同碧海层云一样悠远。我们离别快居一年,常常思念你。

我在南方楚水边,你在淮山北。梦魂虽然会飞来,可不能会面。

以前我们在嵩山东坡,同床共被,惬意如羲皇上人。赏玩绿萝而嘲笑仕宦,居住丹壑而鄙视朝廷。

晚年我们各自分离,高兴去那就去那里。我在在雁门关的时候,你却在峨眉山作客。

思年高悬在万里之外,滞留的身影却被山水相隔。各仗长剑归来,相逢洛阳的城郊。

洛阳阡陌噪音喧喧,令人心烦意乱。世路如迷津,那里有出路?依仗权势的人随风翻腾。

跟朝廷说句再见,长啸着回归故乡。故园多闲逸,可以恣行无忌,打开书卷看看古籍。

早就想去名山隐居,然而婚娶大事还没有办妥。人生变化太多,世事那有那么单纯?

每每想起此事就忧心如焚,怅然不安。听说你现在云卧石门,以前我们多么融洽。

刚刚来到桂树茂盛的幽壑隐居,用不着羡慕桃花源。你抱负远大,胸怀宽阔,此地还有古代幽人的遗迹。

松风清朗,瑶瑟幽鸣,观赏溪月,频酌芳樽。真是个值得欣赏的安居之处,丹心有待到此一论。

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以寄之》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赏析

古诗提要:

《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此诗作于天宝十载(751)。

元丹丘所营石门幽居在后汉隐士高凤授业之西唐山,西唐山在叶县(今河南叶县西)西南。诗中先叙思念之情与两人的聚散经历。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云:“叙嵩阳一会,旋别向雁门;洛阳一会,旋别向故园,脉络分明”。后叙自己辞朝归故园后的思想情绪,欲入名山,又为婚娶俗事所牵。末叙自己愿与旧友重新同隐,情意深切。

诗中人物与地名:

元丹丘:又称“丹丘子”、“丹丘生”、“元丹”。道隐者,李白一生中最亲密的挚友。大约在开元十六年(728)与李白一起为安州都督马正会接见,见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孟浩然有《送元公归(之)鄂渚》,“元公”当即元丹丘。开元二十年左右李白在长安曾得元丹丘来书,李白写有《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表示思念之情。约开元二十二年(734)元丹丘隐于嵩山,李白曾前往同隐,李白写有《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并序》、《元丹丘歌》、《题元丹丘山居》、《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将进酒》等诗。又曾与李白、元演同往随州(今湖北随县)见道士胡紫阳。李白写有《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等。天宝元年(742)请道士胡紫阳至嵩山授道篆,成为他的弟子,天宝二年(743)在西京大昭成观为威仪,见蔡玮撰《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与玉真公主过从甚密。由于元丹丘的关系,玉真公主推荐李白于天宝元年入京,供奉翰林。约天宝三、四载(744、745)元丹丘曾东游蓬莱,后复西归,李白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后隐于长安子午谷,杜甫有《玄都坛歌赠元逸人》诗。大约在天宝九载(750)前后,元丹丘隐于唐州湖阳县石门山,李白曾前往探访,写有《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等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亦当写于此时,中有“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疑元林宗即元丹丘。安史之乱后,元丹丘不知去向,李白晚年写有《下途归石门旧居》诗,其中有“将欲辞君挂帆去”中的“君”,疑即元丹丘。李白与元丹丘“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一起共享欢乐和失意,贯串了李白的一生经历。李白的道教思想,显然受到元丹丘的深刻影响。详见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

石门:石门山,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又名西唐山。汉高凤隐居于此。李白“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唐为东都。李白《洛阳陌》有“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北上行》有“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猛虎行》有“秦人半作楚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扶风豪士歌》有“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赠崔侍御》有“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赠张相镐》(其二)有“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有“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有“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魏郡别苏少府因》有“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有“相思在何许? 杳在洛阳西”。《金陵三首》(其三)有“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代赠远》有“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古风》(西上莲花山)有“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有“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放后遇恩不沾》有“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三)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君马黄》有“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有“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有“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有“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桃花源:又称桃源。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相传陶渊明《桃花源记》即写此处。李白《古风》(其三十一)有“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有“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有“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有“渌水接柴门,有如桃李(花)源”。另有《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寺》。

峨眉:即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有“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赠僧行融》有“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有“却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江西送友人之罗浮》有“尔去之罗浮,我还憩峨眉”。《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有“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登峨眉山》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听蜀僧溶弹琴》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峨眉山月歌》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蜀道难》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有“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淮山:又名第一山、慈氏山,在今江苏盱眙县。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赠之》有“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北雁门山上。李白《古风》(代马不思越)有“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有“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楚水:泛指楚地之水。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有“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江夏别宋之悌》有“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寄远》(其六)有“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嵩阳:指嵩山。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赠之》有“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送杨山人归嵩山》有“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另有《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迁嵩阳》。

【相关阅读】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