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巫山下 古诗全文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宿巫山下》翻译译文
昨夜在巫山下过夜,满山猿猴,连梦里都仿佛听到它们的哀啼。
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绿水上,我竟然敢在这时候下瞿塘。
疾风将雨吹至南方,淋湿楚王的衣裳。
我在高高的山岗,怀念那宋玉,为什么给楚王写出那么美丽的文章,看到这古迹,让我热泪满眶。
《宿巫山下》鉴赏
宿巫山下创作背景:开元十三年冬,李白因三峡不通航,滞留于巫山一带,因此他在万县停留,登临西山(后来改名太白岩),一直等到开元十四年春汛来临时才得以离开,写下了《宿巫山下》。
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暂时搁置,思想感觉比较虚空,对周围的事物的感应,不是凭心灵的冲动,而是凭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这种情绪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将“南行拂楚王”,远离故乡有关。
另一方面“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来了,三峡通航,这让李白的心情有些苏解,因为李白可以离开这个滞留他几个月的巫山。这首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如“桃花”,在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这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高丘怀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传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刘勰即谓“屈、宋以‘楚辞’发采”(《文心雕龙·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欣赏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雨色风吹去”、“访古一沾裳”,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宿巫山下》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宿巫山下》是描写了巫山下桃花飘流水、清风携细雨的早春景象,运用了抒情的表现形式与反衬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并以宋玉在楚王时期的大展身手来反衬作者的仕途失意,使得这位伟大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显得更加浓郁与凄凉。此诗写宿巫山下的感受,夜听猿声,访古高丘,带有凄凉情调,但“桃花飞渌水,三月下瞿塘”二句,显得较为轻快,色彩也较明丽。
此诗作年有歧说,或谓作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遇赦返回经巫山时;或谓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春出蜀经巫山时。
诗中地名:
1、《唐书·地理志》:夔州巫山具有巫山。
2、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楚辞》:“哀高丘之无女。”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或云:高丘,阆风山上也。”旧说:高丘,楚地名也。《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高都山。《江源记》云:《楚辞》所谓巫山之阳,高丘之阻。高丘,盖高都也。宋玉,据《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
3、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在夔州巫山县(今属四川省)东,有十二峰,其下即巫峡,为三峡之中段。李白《宿巫山下》有“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有“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古风》(我行巫山渚)有“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有“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巫山枕障》有“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清平调词》(其二)有“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有“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江上寄巴东故人》有“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送别》有“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上三峡》有“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感遇》(其四)有“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寄远》(其五)有“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水暖。”《代寄情人楚辞体》有“云阳一去,以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
4、瞿塘:即瞿塘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一。李白《荆州歌》有“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长干行》(其一)有“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江上寄巴东故人》有“瞿塘绕贾客,音信莫令希”。《宿巫山下》有“桃花飞渌水,三月下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