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人归嵩山 古诗全文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杨山人归嵩山》翻译译文
我有万古不坏的仙宅,那就是嵩山之阳的玉女峰。
那挂在东溪松间的一片明月,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杨先生您又要去那里采集仙草,去攫食紫花的昌蒲保持青春的面容。
年底时我将到嵩山之阳拜访您,您可能正在青天上乘着白龙来相迎。
《送杨山人归嵩山》赏析
本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山人为隐士的通称。这位杨山人,是诗人的挚友。另一诗《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见他们不仅志同道合,而且有相约归隐的愿望。《李白集校注》认为杨山人“或即由长安归山”,甚是。高适《送杨山人归嵩山》,当即为同一人,疑作于白诗之后,“夷门二月柳条色”,那时杨山人已至大梁(开封),又与高适相别。
白诗属古体,五言八句,写得潇洒空灵,又透露出感人的离情别绪。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写嵩山景色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
全篇分为三段。嵩山亦为诗人旧隐之地,因而开头四句夸示那里的景色,显出自豪之意。他的别诗极多,开头多喜想象别者所赴之地的情景,首作宕开之笔,与一般从眼前写起者不同。此篇亦相类,然兼具我友两方,款款叙来,格外亲切。嵩阳玉女峰,有诗人旧宅,外加“万古”二字,一言神仙窟第,不同凡所,二言长存,与后面“或相访”呼应。月与松为玉女峰常见之景,诗人将两者连在一起,诉以想象,月挂树枝,这就涂抹出浓郁的诗意,暗示隐居嵩山实在是最美的去处。
五六两句预想杨山人归隐后的生活。据《神仙传》等书记载,嵩山有石菖蒲,一寸九节,紫花蒙茸者最善,服之可长生。古有韩终服菖蒲十三年,成仙。杨山人既要隐居嵩山,当然就要掇仙草,服食菖蒲了。
最后两句告诉友人,将来自己也许要归隐,亦即“相携卧白云”之意。诗人热爱白色,以白为美。他笔下的白头翁、白鹭鹚、白鹤、白鹰、白猿、白胡桃、白鼻?、白毫子、白鹦鹉等,为别人之少见,其座骑亦爱想象成白鹿、白龙之类。骑白龙相访道友,这又是多么逸兴壮飞的乐事啊。
全诗前头静美的境界,和结尾动美的境界互相补充,互相映照,充满瑰丽神奇的色彩,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求仙访道的真诚向往,这是诗的主旨所在。细心的读者不应忘记第七句的“或”字,此为未定之辞。大约当时他对朝廷,对唐玄宗,还没有完全失望,因此也就还没有拿定将来真的归隐的主意。这可以作为我们系年的依据,它必不在长安出走之后。
《送杨山人归嵩山》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送杨山人归嵩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作于玄宗天宝三载(744)。时李白欲离朝,对杨山人归嵩山充满向往之情。此诗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人对杨山人这位志同道合者的离别,抚今忆昔,感慨倍增。全诗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其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表现了诗人惊人的创造力。诗人超脱世情而对访道则一往情深,诗也俊迈。刘辰翁云:“超然天地间可以不死,岂独不经人道哉?”(《唐宋诗醇》卷六引)
古诗注释:
杨山人:名不详。隐于天台山及嵩山的高士。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当为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时作。又《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当为天宝三载(744)作,时高适亦有《送杨山人归嵩阳》诗。李白还有《送杨山人归天台》诗云:“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唐诗纪事》谓小阮指李嘉祐,按李嘉祐上元中为台州刺史,则此诗当为上元中(760、761)作。按高适还有《别杨山人》、《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武威同诸公遇杨山人》等诗,刘长卿亦有《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等诗,未知是否为同一人?
玉女峰:①嵩山太室二十四峰之一,峰北有石如女子,故名。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有“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②西岳华山有芙蓉、明星、玉女三峰,传说为神仙寓居之地。李白《江上答崔宣城》有“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
尔:你,指杨山人。掇(duō):拾取。
菖(chāng)蒲(pú):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根可入药,初夏开黄花,果实红色。相传嵩山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了可长生不老。晋代葛洪《抱朴子·仙药》载:“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紫花者尤善焉。”茸:草初生貌。这里形容蒲花。
骑白龙:飞升成仙之意。用东汉瞿武故事。据《广博物志》载:东汉瞿武七岁便专服黄精紫芝,入峨眉山修道,由天竺真人授以仙诀,乘白龙成仙。
嵩阳:指嵩山。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赠之》有“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送杨山人归嵩山》有“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另有《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迁嵩阳》。
嵩山:即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有太室山、少室山、石淙山组成。李白有《赠嵩山焦炼师》、《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送杨山人归嵩山》、《嵩山采菖蒲者》、《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