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古诗全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注释】
①卢虚舟:字幼真,李白故交。安史乱后曾官殿中侍御史。
②楚狂人:指接舆。孔子至楚,接舆至孔子前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讽刺孔子不知变通,一意从政。见《论语微子》,又见《庄子·人间世》。
③南斗:星宿名。古以南斗为浔阳分野,故云。
④屏风叠:在庐山五老峰下。
⑤明湖:指鄱阳湖。
⑥金阙:庐山西南有石门,似双阙,壁立千仞,有瀑布泻出。⑦石梁:石状如桥梁。屏风叠近傍有三叠泉,水势三折,状如银河挂石梁。
③九道:指九江。旧说长江至浔阳分为九道,故云。
④据《浔阳记》,庐山东有一团石在悬崖,明净如镜,可以照人。①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灵运尝登庐山,有《登庐山绝顶望诸娇》诗。
还丹:道家炼丹之法,以九转丹再炼,化为还丹。
琴心三叠:道家语,谓修炼身心,达到心和气静境界。
玉京:道家语,为元始天王居处。
汗浸:无边际、不可知之物。九垓:九天之外。卢敖:战国时燕人,秦始皇召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太清:道家语,指天空极高处。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天。据《淮南子·道应》,卢敖游于北海,见一人深目而玄鬓,流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卢敖欲与此人为友,结伴游于北阴,此人笑曰:“吾与汗浸期与九垓之上,吾不可以久驻。”此处以卢敖拟卢虚舟,而以异人自比,意谓己愿与卢虚舟共同遨游太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题解】
上元元年秋离开江夏抵浔阳后作。求人汲引无望,精神上反一无束缚,故全作神仙语。首言“凤歌笑孔丘”,乃今日之我笑昨日之我,谓昨日之我尚汲汲于建功报国,一何可笑。以是观之,则神仙语亦全是反语。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翻译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兼写景的诗作,写作时间,当在李白晚年流放赦归,由江夏(今湖北武昌)来庐山之时。全诗可分三段。
前六句是第一段。先借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的历史故事,表明自己既不愿过儒家那种皓首穷经的无聊生活,亦不愿像孔子那样在混浊的现实中到处奔波。言外之意,只有像接舆那样的隐者,才是自己效法的对象。下面四句,对前述生活态度作进一步补充,简笔勾勒出飘逸、洒脱的自我形象,令人读来,神思飞越。
“庐山”至“雪山”为第二段,突出描写庐山和长江的景色。先写庐山的地理位置与天上南斗星遥遥相对;继写庐山五老峰一带的特殊景观,有名的九叠屏如云霞锦缎般展铺开来;接着俯视庐山脚下的美景,明静的鄱阳湖水映现出青深的山峦倒影。三句诗,分别从天上星宿、山中奇峰和山下湖水落笔,生动地展现了庐山全貌。继而笔锋一转,拈出金阙、三石梁、香炉峰和瀑布等处胜景,对庐山精解细剖。“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二句,回应“庐山秀出”三句,总摄全景,极写庐山之壮丽、高峻,使得这段关于庐山景色的描写由总到分,又由分到合,用笔虽横出锐入,变化无方,但整个脉络却极为清晰。以上写庐山,皆承“一生好入名山游”一句而来。“入”庐山而写庐山,当写到“鸟飞不到吴天长”之时,诗人已置身于庐山高处,因而以“登高壮观天地间”一句领起:仰望长空,“黄云万里动风色”;俯瞰长江,“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怎能不激起诗人那无限的豪情?一个“壮观”,展现出巨人般的气度和胸怀。若无这等气度和胸怀,也决写不出如此激昂、豪迈的诗句来。
“好为庐山谣”以下为第三段。在李白的一生中,任侠、游仙与建功立业,始终交揉在一起,随着诗人遭遇的变化,这三种思想也此起彼伏的变化着。诗人写此诗时,刚从流放途中归来,产生厌恶政治,希望超脱现实的思想是不难理解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庐山石镜峰上那如镜的圆石时,心境也为之清爽;看到谢灵运当年登庐山留下的行迹已为苍苔复没时,情怀也为之抑郁。既然世事多变,人生无常,那么,还不如“早服还丹无世情”来得痛快。“遥见”两句,把这种思绪化为具体的形象,烘托出一个飘渺、神奇的境界。最后两句,活用卢敖仙游的故事,表明自己和冥冥之神(汗漫)早已在九天(九垓)有约,现在愿与卢敖共游太清仙境。诗以此作结,既正面点明了诗人的情怀,又与篇首“寻仙不辞远”自然关合,给人以通体浑然之感。
这首诗的格调以飘逸为主,而杂以雄豪之气。中间写景一段,缤纷多彩,雄奇壮丽,气势奔腾,情感激烈,读后令人倍受感染。最后一段一变雄伟、壮美而为飘洒、秀逸,境界极为高远。情怀虽略显低沉,但它毕竟是李白思想的真实流露,对此,我们是不能苛求的。。
关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人物与地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古诗提要与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上年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江夏,游洞庭潇湘,此时又重游庐山而作此诗,寄好友殿中侍御史卢虚舟。是诗首段交代行踪。黄鹤楼,原在湖北武汉蛇山黄鹄矶头,相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或谓费文祎登仙,尝驾黄鹤憩此。五十年代因建长江大桥,拆迁至附近高观山。次段正面描写庐山风景,极为秀丽雄伟。末段抒写不恋尘世之情,愿与神仙游九天之外,暗寓对朝政之失望,并劝友人引退,与己同过幽闲生活。此诗中间一段十七句,乃题中之“庐山谣”;首尾两段一脉相承,表达隐逸思想。诗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两句,生动写出诗人之志向,历来为人传诵。
诗中的人物与地名:
1、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人,见李华《三贤论》。曾任大理司直、殿中侍御史,贾至《授卢虚舟殿中侍御史制》云:“敕大理司直卢虚舟,闲邪存诚,遁世颐养,操持有清廉之誉,在公推干蛊之才,可殿中侍御史。”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又有《和卢侍御通塘曲》,“卢侍御”亦指卢虚舟。卢虚舟又曾为左司员外郎、吏部员外郎,见《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终秘书少监,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卢氏第二房。
2、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传说群神所居。历代帝王多往祭祀。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3、玉京:道家所谓天庭,亦常借指京师长安。李白《凤笙篇》有“始闻炼气飡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4、石镜:指庐山东一圆石,平滑如镜,可以照见人影,人称石镜。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5、金阙: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时代指朝廷。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有“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赠韦秘书子春》有“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草创大还赠柳官迪》有“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6、香炉:指香炉烽,庐山山峰名,因其形状象香炉,峰顶常烟雾缭绕,故名。庐山有四香炉峰:一在东林寺南,曰北香炉峰。一在秀峰寺后,曰南香炉峰。一在吴障岭东,曰小香炉峰。另还有在凌霄峰西南原太平寺后的一座山峰,也曰香炉峰。李白诗写香炉峰为秀峰寺后的南香炉峰。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7、屏风叠:在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五老峰下,九叠如屏,故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8、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黄鹤矶上。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文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黄鹤楼。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9、九叠屏:又名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三叠泉之东北。以其山为九叠,状似屏风而得名。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有句云:“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