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14:37

寄东鲁二稚子 古诗全文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寄东鲁二稚子》译文及注释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

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

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

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

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汉阳之川。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寄东鲁二稚子》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九载(公元750)春季,当时李白正在金陵(今南京)一带漫游。从诗中所写来看,诗人离别东鲁家园已有三年时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他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自己的一对小儿女。这首寄怀诗,便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这种浓郁的骨肉深情。

发端即景起兴,由吴桑而及吴蚕,引出下文。“桑叶绿”,说明春天已到;见到吴地春色,不能不引发诗人对家园农事的关切;“三眠”,从侧面交待离家之久,进一步突现诗人的思家心切。虽然思家却难以回去;即使能够回去,已误农时,龟山北面的田地该会荒芜到何种地步!想到这一切,诗人怎能不“江行复茫然”呢?此时此刻,诗人多么想一步跨入家门呵!一个“飞堕”,见出归心之切。随着飞堕于酒楼前的归心,他想到了楼东那棵自己亲手所种的桃树,由桃树三年来的生长,又想到了一对儿女的情况。“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将女儿安置在桃花盛开的树下,景色、气氛先已凄楚动人;不写自己念女,反从女儿的折花忆“我”着笔,则思念之情愈深;不写女儿的心绪,而紧紧抓取“泪下如流泉”的表情变化,则女思父、父思女的痛苦心理不待言说已跃然纸上。“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在诗人想来,小儿子大概也长得象姐姐那样高了,可是,当他们在桃树下玩耍的时候,谁又去抚摸其背,一表爱怜之情呢?“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最后四句,归结到现实的忧虑和思念。“失次第”,见出思绪已极烦乱;“日忧煎”,表明内心已极焦虑;极度的焦虑和烦乱混合在一起,促使诗人撕开一片洁白的绢帛,挥笔写下了这篇充满无尽之思的诗作,并把它寄向那远在汶阳川附近的家园。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诗中跳动着的炽热情感却早已跳出纸外,打动着读者的心扉。

这首诗情感真挚,想象奇妙。随着想象的驰骋,一个个鲜明真切的场景接连出现,不断变化,把诗意层层推进;随着情感的飞腾,从怀恋家园到思念儿女,人们宛如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听诗人娓娓诉说,情为之动,神为之移。。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寄东鲁二稚子》鉴赏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

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读者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寄东鲁二稚子》创作背景

据诗题下注“在金陵作”可知,此诗作于金陵(今南京),创作时间当在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至九载(750年)之间,有人认为是在天宝八载(749年)所作。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就在他寓居金陵时写下了这首亲切感人的诗篇。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览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诗篇。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遥及寄居东鲁的儿女,感情真挚,充满关爱,抒发了浓烈而真切的儿女亲情。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寄东鲁二稚子》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李白有几个子女?李白子女的资料

李白一生总共有二子一女,分别是两男(李伯禽、李颇黎)一女(李平阳),其中长女和长子是和原配夫人许氏所生,他们是在727年的时候结婚的,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基本还算是比较安稳的,就像是他自己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虽然很多时候都在游山玩水,但是基本还是能够常常回家的,也是在这段时间两人生下了一子一女。但是在大概结婚12年左右,差不多应该是李白40岁的时候,许氏去世了,这时候两个孩子应该还年幼,因为当时李白是入赘不便继续带着抚养儿女,就只好带着孩子们去了山东一带。

之后李白因为受到唐玄宗召见,去了长安,这个时候他的两个孩子伯禽和平阳大概是让他的朋友或是别的女人代为照顾的,比如那个没有留下姓氏的“鲁一妇人”,就是这个女子,为李白再生了一个儿子,叫做颇黎,大概有着纯净透明的意思在里面,而随着李白的再度离开,伯禽和平阳应该是失去了后妈,而颇黎也就没有再出现在史书上,没有关于他命运的记载。

至于伯禽和平阳则是一直呆在了山东,平阳在嫁人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而伯禽活得稍微久一点,在李白去世的三十年后也离开了尘世,也都籍籍无名,没能名留青史。

天宝八年(749)游金陵时作。时白离东鲁三载,念及子女,作此以达思念之情。诗以“南风”为媒介、“桃花”为线索,展开丰富联想:桃花幼发、花枝娇好,儿女如花,无以为依。本属父念子女,却反写子女思父,透过一层,倍增亲切感人之力量。沈德潜云:“家常语,琐琐屑屑,弥见其真。”(《唐诗别裁》)此至语也。

诗中人物地名:

东鲁:泛指今山东兖州县及其附近曲阜等一带。西周地属鲁国,隋又以今兖州县为鲁郡治所。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赠武十七谔》有“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况之秦时凝弟在席》有“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另有《东鲁见狄博通》,《送杨燕之东鲁》、《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李平阳:李白之女,许氏夫人生,长期与弟伯禽生活在东鲁(今属山东)。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云:“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约作于天宝八载(749)。

李伯禽:李白之子,小字明月奴,许氏夫人生,长期居于东鲁(今属山东),卒于贞元八年。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云:“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眉。”约作于天宝八载(749)。又《送萧二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云:“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当为同年作。又《赠武十七谔并序》云:“余爱子伯禽在鲁。”诗云:“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约至德元载(756)作。至德二载李白在寻阳狱中作《上崔相百忧章》中尚云:“星离一门,草掷二孩。”魏颢《李翰林集序》称李白有“一男曰明月奴”,并称天宝十三载其与李白会面时,李白曾谓魏颢“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称李白孙女云:“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

龟阴田:指龟山之北的田地。在今山东新汶县南龟山之北,时李白寓家于此,置有田产。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汶阳川:即汶水,今山东西部大汶河或大汶水。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