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燕臣昔恸哭 古诗全文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古风·燕臣昔恸哭》(古风其三十七)译文及注释
昔日,燕臣(邹衍)有冤而恸哭,五月间竟飞起了秋霜;
民女(受陷害)而哀号,竟有风雷击中了齐王的殿堂。
(那是)天地被他们的精诚所感动,(在)为之悲伤,为之申冤啊。
而我,究竟为什么被赐金还乡,远离金銮殿旁?
是浮云遮蔽了皇上的宫阙,使太阳难以发光;
是沙尘弄脏了明亮的宝珠啊,是杂草在欺凌孤独的芳草!
古今冤屈事,想来同叹息。徒然流热泪,沾湿我衣裳。
《古风·燕臣昔恸哭》(古风其三十七)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七首。此诗申述自己的冤屈。萧士赟曰:“此诗,其遭高力士谮于贵妃而放黜之时所作乎?浮云比力士,紫闼比宫中,白日比明皇,众草以喻小人,明珠、孤芳以喻君子。”
诗分三层意思。前六句引用了两则传说,发表了两句议论,说明冤情可以感动天地造化。中四句诉说自己无辜遭毁谤而“远身金殿”的现实难以回转。末四句抒发被谮而黜的痛苦和无奈。
从此诗可以看出,当时排挤李白的人不在少数,而且都官居要位;也可看出当时的李白有多么愤怒。参照李白在永王失败后被关入浔阳监狱以后所写的万愤词,两者的愤怒程度是一样强烈的。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诗人离京之后。或谓作于天宝六载(747),非是。全篇感情色彩强烈,悲愤呼之欲出,平静不能道之。前四为扇对,燕臣邹衍,齐女寡妇,其冤结动天,借以喻自己无罪被谗,终于“远身金殿旁”。群沙、众草、浮云都指谗者,萧士赟云:“浮云比力士、紫闼比中宫,白日比明皇,群沙、众草以喻小人”,虽过分指实,但大致不差。而明珠、孤芳则以自比。“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二句,常因概括精当为后人引用。
《古风·燕臣昔恸哭》(古风其三十七)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