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13:41

古风·玄风变太古 古诗全文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

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

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

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李白《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译文及注释

远古以来,朴质淳厚的政治道德风尚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奢华玄妙之风。

就像季代末叶的人,追名逐利,鸡鸣即起,四出奔忙。

他们只知道去皇宫大院趋炎附势,哪里还知道大道无形的蓬莱那悠然仙境?

只见他们死在红裙下,做鬼也风流,尽日歌舞。

不知仙丹好,但认绿酒醇,今日窈窕女,明天白发衰色妇!

还有那白首穷经的儒生,鱼目混珠,借孔孟之道诓人。

那堂堂的道德之道,谁认识路呢?真是盲人瞎马悬崖边啊!

李白《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赏析

《古风·玄风变太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这是其中的第三十首。

此诗主题为感叹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道德沦丧,政治经济腐化败坏,危局一触即发,官僚醉生梦死,不知道危机已经在眼前。

作者叹古道日丧,末世之人沉迷于名利场,至死不悟。所谓儒者,又皆假经欺世,借儒术以行其窃取之心。三珠树乃仙境所生,“冥目焉能攀”,谓至死而不得采,以照上文“谁知蓬莱山”之意。“道丧”为全诗主旨。此诗为感时忧世之作,意谓古道日丧,末世之人汩没于名利声色之场,至死不悟。

此诗作年不详。太白感时忧世,愤于世人汩没于名利声色之场,儒者亦为假经盗名,再也不能归朴返真。渌酒、青蛾两句,一本作“萋萋千金骨,风尘凋素颜。”三珠树,出于《山海经 ·海外南经》,其外形似柏,叶为珠,这里喻大道。“冥目焉能攀”,言世人冥然无见,大道在前而不能至也。

李白《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相关阅读】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