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
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译文翻译
大道隐不可见,灵书藏在洞天,
吾师历尽四万劫,一世一世交递相传,
传承信物有青竹杖,步蹑紫烟行吟道情歌谣,
无论距离远近,此心长在仙都玉京悬挂。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赏析提要及诗中人物地名
赏析提要: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此诗作于玄宗天宝三载(744)冬,时李白在齐州受道箓毕,正迷信道教。此诗赞高尊师、如贵道士道根深植,有向往之意。诗中多道家典故,亦为内容所定耳。
李白齐州受道箓:天宝三载(744)春被赐金还山后,李白出世思想较浓,认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终于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受道箓,真正加入道士行列。李阳冰《草堂集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今李白诗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等纪其事。《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云:“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为自己成为真正道士而自豪。
诗中人物地名:
高如贵:道士。事迹不详。见《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按李阳冰《草堂集序》云:“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高天师”即高如贵,证知李白请高如贵授道箓在天宝三载(744)赐金还山后不久
玉京:道家所谓天庭,亦常借指京师长安。李白《凤笙篇》有“始闻炼气飡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有“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有“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北海:①汉匈奴所在地,苏武尝徙于此。即今前苏联贝加尔湖一带。李白《幽州胡马客歌》有“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②唐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邕曾为北海太守。李白《东海有勇妇》有“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题江夏修静寺》有“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有“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另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