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有勇妇 古诗全文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东海有勇妇》翻译译文
翻译译文一:
杞梁死后,他的妻子在梁山脚下哭泣,梁山为她的一片至诚所感动,梁山为之倒倾。只要是一往情深,至诚一片,金石都会为之打开。东海有勇妇,怎么会惭愧不如苏子卿呢?她向越女学剑,腾奔若流星。
她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夫报仇,即使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连苍天都被她的真情所感动了。她身手不凡,十步两躞跃,三呼一交兵。她粲然明大义。北海的李邕,把她的事迹奏到朝廷。天子免去了她杀人的罪过,把她作为烈妇的典型给予表彰,并以她来警明风俗,使她的美名远播。她名在烈女籍里,彪炳史册,已很光荣了。
淳于意之所以能免诏狱,是因为他的幼女淳于缇萦毅然随父西去京师,上书汉文帝,痛切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动,宽免了淳于意,并且自此废除了肉刑。如果十个儿子都没有出息,那还不如一个女英。
豫让为报智氏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智氏的仇人赵襄子,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他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要离谋杀庆忌,向来是被壮夫所轻视的。要离的妻子和孩子是无辜的,焚烧他们的尸体是为了买虚的声名。
怎么能够与东海勇妇相比呢,为夫报仇成功了,而且还宣扬了自己的美名!
翻译译文二:
梁山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万死不顾,其精诚可感上苍。她手执雪刃,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风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土所不齿。
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东海有勇妇》赏析
大诗豪李白在744年离开长安,来到临淄。他在太守李邕的陪同下游览了孟姜庙、杞梁墓和淳于意墓等胜迹,并听闻到了辖区内的一些民间侠女的事迹。李白有感于“ 三妇 ”的英烈事迹,写了一首诗,名曰:“ 东海有勇妇 ”。李白在诗中写道:“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诗中提到的杞妻便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将杞梁的妻子孟姜。杞梁战死于莒,其妻在齐城下枕尸而哭,十天之后城墙被她哭倒。李白力赞齐贤女孟姜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情。在这首诗里,李白以高度的热情,讴歌了齐地勇妇不辞万死为夫报仇的义勇行为,流露出诗人除暴安良的侠义思想。
全诗分为四段。“ 梁山 ”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 东海 ”以下“ 大义明 ”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 捐躯报夫仇 ”。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剑客越处子。“ 超腾 ”、“ 躩跃 ”、呼喊,斩仇首,抛国门,剖仇腹,踏内脏,皆言其勇。“ 大义明 ”与“ 报夫仇 ”相呼应。“ 北海 ”以下“ 已光荣 ”以上六句为第三段,写东海勇妇的义举感动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誉流传,名列史册。末十四句为第四段,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为全诗之纲,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东海有勇妇》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东海有勇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64卷第3首。
此诗当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李白游山东济南时所作,当时李白45岁。唐代的复仇现象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风习。据诗云:“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可知实有其事。这首诗即事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及风俗习尚。
诗中以热情的语言和夸张的笔法,描述了一位勇敢侠义的妇女为丈夫报仇的事迹。在诗中,李白极力赞扬了女性的嫉恶如仇的任侠情怀,同时,对那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所谓的“任侠”行为,又予以强烈的谴责。“梁山”十八句夸赞东海勇妇不畏强暴为夫报仇的行为;“北海”以下,歌颂了李使君为勇妇伸张正义,而成就其美名。
《东海有勇妇》题下原注:“代《关中有贞妇》”。王琦云:“按《晋书》:《关东有贤女》乃《鼙舞》旧曲五篇之一,其辞已亡。《关中有贞妇》当是《关东有贤女》之讹。”此诗以古之杞梁妻忠于夫妻感情起兴,称美东海勇妇为夫报仇,奋不顾身的感人事迹。胡震亨云:“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查慎行亦云:“《东海有勇妇》,为夫报仇,必实有其事,而注家不详。”(《初白诗评》)诗中所称北海李使君即当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证知诗作于天宝四载(745 年)。
诗中人物地名:
李邕:字泰和,江夏人。少知名,历任左拾遗、南和令、殿中侍御史、户部郎中、陈州刺史,累转括州、淄州、滑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郡太守。时称李北海。天宝六载(747)被杖杀。两《唐书》有传。李白《上李邕》诗,作于天宝四载(745)在济南与李邕会面时。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谓作于开元八年(720),时李邕为渝州刺史,白年二十,赴渝州拜谒。又李白《东海有勇妇》诗云:“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此“李使君”即李邕,作于天宝三、四载(744、745)。又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作于天宝八载(749),时李邕已被杖杀。又《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云:“路创李北海。”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可见李白与李邕友谊甚深。
东海:①先秦古籍中的“东海”相当今之黄海。秦汉以后,始以今黄海、东海同为东海。李白《古风》(抱玉入楚关)有“东海泛碧水,西关乘紫云”。《王昭君》(其一)有“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来日大难》有“思填东海,强衔一木”。《猛虎行》有“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见情相亲”。《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有“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赠薛校书》有“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赠裴十四》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崔侍御》有“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有“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有“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有》“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有“太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感兴》(其七)有“东海有碧水,西山多白云。”《金门答苏秀才》有“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赠嵩山焦炼师序》云:“或传其入东海。”②指汉郡名,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唐海州,天宝元年改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有“不散东海金,何争西辉匿。”《东海有勇妇》有“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北海:①汉匈奴所在地,苏武尝徙于此。即今前苏联贝加尔湖一带。李白《幽州胡马客歌》有“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②唐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邕曾为北海太守。李白《东海有勇妇》有“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题江夏修静寺》有“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有“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另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梁山:一作良山,在今山东梁山县南东平湖西。李白《东海有勇妇》有“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淮海对雪赠傅霭》有“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山(一作梁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