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11:53

北风行 古诗全文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北风行【注释】

①《北风行》:乐府“杂曲歌辞”名。

②烛龙:古代传说中神龙。寒门:传说极北之地,为积寒所在,故日寒门。据《淮南子·地形》,烛龙人面龙身无足,长千里,视为昼,闭目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③日月:此指朝廷。

④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

⑤轩辕台: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⑥朝教(bi chai):箭囊。

⑦裁:抑止。

北风行【题解】

天宝十一载冬作于幽州。唐汝询云:“此为成妇之辞以讽也。”(《唐诗解》)安禄山之势,已成养虎,幽州局面,可危。李白目睹此状,忧心如焚而不可明言之,乃托成妇之辞言之。诗人的用意,观诗的前半对幽州黑暗、寒冷的夸张描写可知。

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北风行》译文及注释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北风行》赏析一

《北风行》为乐府古题,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之事。李白此诗也采用了这类题材,但思想意义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较大提高。

诗的前六句极写北地的苦寒。作者先从北地所无着眼,描绘出一幅神奇怪诞的画图:极北之地,一片黑暗,只有当烛龙睁开眼时,从它眼中发出的光耀才形成这里的白天(神话出《淮南子》)。由此可见,这里没有日月之光;既无日月之光,则其寒冷的程度可想而知。接着,作者又写此地所有,拈出了北风和雪花。“号怒”写风之声,“天上来”写风之势,而“大如席”则以夸张之词,力状雪花之大。试想,以如此狂怒之风,吹动如此巨大的雪花,该是一种什么景象?又该有多么寒冷?“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里,作者通过一无一有,相互对照,又相辅相成,将北地之寒突出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八、九字长句的使用,又造成了一种势不可当的威猛气势,令人读来,惊心动魄。

幽州思妇”四句,转写北地的人物情思。“幽州”、“十二月”,点明具体地点和时令,与上文的严寒气氛紧相衔接;而“”、“”、“”、“”四个连续性的动作,则深刻地揭示了这严寒给思妇带来的内心变化:此地苦寒,比这更偏北的长城更苦寒,此时此际,她哪还有心歌笑呢?她怎能不为置身于塞外风雪之中的丈夫感到悲哀呢?悲哀之余,转生追忆:“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提剑救边”,见出丈夫出征时的豪勇、矫健,遥启下文为国捐躯一事;“金鞞靫”(箭袋)则是挂于房内、引起思妇由追忆转生伤感的触发物。她由箭袋自然联想到袋内之箭,而那箭上已布满了蛛网和尘埃,显见丈夫离家已经很久了。亲人离别本是令人伤感之事,何况离别已如此之久;何况在离别已久的情况下看到了丈夫的遗物,而且上面已蛛网尘结,全不是旧日模样;更何况遗物空在,而“人今战死不复回”了。睹物思人,她怎能不感到万般凄凉呢?“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故作绝决之语,愈发见出思妇内心悲之已甚,伤之已绝,哀之已极;此悲、此伤、此哀在那风号怒、雪飘飘的冰冷世界中化为一“”,在思妇看来,即令捧土可塞住汹涌澎湃的黄河,此“恨”也是永难消释的。末句点出“北风雨雪”,关合题目,回应篇首;以“恨难裁”作结,遥承篇中“良可哀”一语,突出浓郁的悲剧气氛,从而使得全篇悲恨之情与苦寒之境紧密融合,阔大的气势与沉重的描写互为表里,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北风行》赏析二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

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北风行》古诗提要及诗中地名

古诗提要:

《北风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秋,游幽州时作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时李白为探安禄山谋叛虚实而至幽州(今北京)。安禄山为范阳(即幽州)节度使,屡启边衅以邀宠,士卒多战死,李白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全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态,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恨难裁”的愤怒心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也历来被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诗中描写思妇对阵亡征人之无穷思念与无比悲痛。“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两句,形容北方严寒之景,兴思妇悲凉之心境,“景虚而有味”(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泛指北方。轩辕台,遣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诗末“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两句,亦以极度夸张形容思妇之悲痛心情,深入骨髓,均为后人传诵之名句。

诗中地名:

长城:秦始皇时为防御匈奴南侵,对燕、赵、秦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李白《北风行》有“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有“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轩辕台:台名,为纪念黄帝所筑。故址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乔山上。李白《北风行》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辖境在今北京市及河北北部一带。李白《北风行》有“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幽州胡马客歌》有“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北上行》有“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黄河:即今黄河。下游多有变迁。李白《将进酒》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风》(黄河走东溟)有“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羽族禀万化)有“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公无渡河》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行路难》(其一)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北风行》有“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哉”。《北上行》有“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有“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梁园吟》有“我浮黄河去京关,挂席欲进波连山”。《赠裴十四》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崔侍御》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有“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有“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游太山六首》(其三)有“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寄远》(其六)有“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送外甥郑灌从军》(其三)有“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有“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燕山:即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北境燕山山脉。李白《北风行》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鸣雁行》有“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山鹧鸪词》有“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奔亡道中》(其四)有“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李白《北风行》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