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08:57

清平调三首·其一作品原文

清平调三首·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现,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1)槛(jian):栏杆的横木,泛指栏杆。《楚辞·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露华浓:形容牡丹花带露时颜色鲜艳花朵娇媚的样子。

(2)群玉:山名,传说中女神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3)会:当,应。瑶台:传说中西王母的宫殿。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清平调三首·其一题解赏析

【题解】

清平调是歌的一种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清平调三首是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据乐史《太真外传》记载,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命李白来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清平调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三者糅合,融为一体。这三首诗,虽为应制赋物之作,但构思奇巧,诗风清丽,自然巧妙,体现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不愧李白谪仙人的赫赫诗名。

【赏析】

这首诗,妙在以牡丹花之艳譬喻杨贵妃之美艳,取壁生动别致,人面牡丹相映艳,构思奇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首句写玄宗眼中的贵妃,身上着衣有如裳羽衣,面上容颜有如花朵盛放;丽服花容相辉映,愈显丽人娇美动人。然而李白用字却从拟人写起,一个“”字,写丽人容颜娇艳,就连云儿也恋其容,想着为丽人作云裳;就连花儿也想着为丽人容颜增色。诗人的想象意出诗外,颇有谪仙人的夸张之风,然而以此笔法摹写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诗的第一读者又是玄宗与贵妃本人,可以想见读诗人的君容与花容是如何以悦色示人的。次句写沉香亭中与玄宗并坐的杨贵妃,晨睡方醒后,容颜娇媚清新,一如沉香亭栏杆之外盛开的牡丹,习习春风拂上了牡丹花蕊顶端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莹润闪烁,愈显牡丹花容娇媚出尘。“露华浓”写花之美艳脱俗,以虚写实,侧面烘托,传神之至。“春风拂槛”暗写杨贵妃承蒙君王恩泽雨露,笔意含蓄,有御制赋物之意,但却妙无斧凿之痕迹。首句摹写杨贵妃华服丽容之形容,次句摹写杨责妃娇媚脱俗之气质,均以花之形质警喻出之,别致得紧。

若非群玉山头现,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两句诗,诗人宕开笔墨,不再落墨于杨贵妃的形容,而是用想象开拓表达空间:这样的如花之貌,应当只有在西王母所居之处才能见到,人间能得几回见。诗人采用互文手法设置仙境,“玉山、瑶台”均是西王母的宫殿所在,以此借代天神仙界,写杨贵妃的容颜一如仙境女子的容颜,娇媚脱俗。“玉山、瑶台、月色”这些意象的着色一例是纯净素雅,似乎以此暗示杨贵妃素雅的气质,如玉的面容,有如仙女降临人间,令人想往深远。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清平调三首·其二作品原文

清平调三首·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

(1)一枝红艳露凝香:写牡丹花。以花比喻杨妃之香艳。

(2)云雨巫山:这里指杨贵妃的容貌过于美丽,让神女也嫉妒。

(3)可怜:可爱。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的皇后,以貌美善舞出名。倚新妆:倚:倚靠,倚仗。形容美女穿华丽服饰时的神情姿态。

【赏析】

这首诗,用字绮丽,诗意精妙、华丽、浮艳。

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写杨贵妃的香艳。杨贵妃不仅容颜娇美,而且香气怡人,“凝香”一词,写贵妃散发幽香,沁人心脾,较之上首的“露华浓”写贵妃的娇美出尘,这一词写人更为侧重贵妃的艳丽诱人,用字着色艳丽,富有表现力。

次句“云雨巫山枉断肠”,化用楚襄王高唐梦中与巫山神女云雨之会的故事,诗人思接仙界,让楚襄王为自己只能在梦中和巫山神女相会而枉自断肠。这一句诗人当是特意写给玄宗看的,楚襄王为只在梦中幽欢而枉自断肠,哪里比得上玄宗此刻面对红艳凝香的杨贵妃时的销魂悦目。这样跨越时空,跨越虚实之界的对比,不无夸张,然而却暗合玄宗贵妃二人此刻“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玄妙心理,故而李白此笔颇有创意。

三、四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用“汉宫第一”的美女赵飞燕来与杨贵妃相比:汉言之中,谁人能似贵妃这般艳冠群芳?怕是只有身着华服面带盛妆的赵飞燕可与之相媲美吧。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不仅姿容俏丽千娇百媚,而且身段袅娜多姿,走路姿态如弱柳扶风,又如燕飞翩跹,万种风情,故名飞燕。如此绝代佳人,若想和杨贵妃相媲美,得倚仗新妆,哪里比得上眼前红颜凝香、让人为之断肠的杨贵妃,不施粉黛,无需新妆,便是绝代佳人。虽然环肥燕瘦,俱是佳人,然而李白悄然借用“倚新妆”一词,不着痕迹地突出杨贵妃的香艳色绝,甚是佳妙。

清平调三首·其三作品原文

清平调三首·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

(1)名花:指牡丹。唐代对牡丹花特别器重,奉为国花。倾国:此指杨玉环。汉朝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后人于是用倾国倾城做美女的代称。

(2)解释:消除。无限:没有尽头。

(3)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在唐兴庆宫龙池东面。阑干:栏杆。

清平调三首·其三赏析

这首诗,相比于前两首,最富写实意味,然而不唯以花喻人,不唯摹写人之美艳,更将牡丹、美人、君王,三位融为一体,表现了三者的和谐,更表现了玄宗与美人之间的无限情深。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写君王美人两情相悦之状。再笑“倾国”的美人犹如沉香亭外的国花牡丹,“两相欢”把牡丹和美人的花容人面交相辉映的静景写得富有动态,仿若名花与倾国同时被对方的姿容所打动;君王恩宠不易得,而要常得君王

带笑看”,更是不易。这两句,借用“两相欢”写美人与名花相得益彰的美,借用“带笑看”写君王笑赏观花美人的姿态。上下句勾连起来,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熔铸一个画面里了,美人观花,君王看美人观花,花美,人更美,情更浓。

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一词,多用来比喻君王恩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此处的春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也指代君王。这一句遥接首句“名花倾国两相欢”所写的美人之姿,接着续写这份让君王“常笑看”的“两相欢之态,顷刻间把君王的无限烦恼都消释驱除了。动了心的君王形象,侧面烘托出美人含情带笑的动人姿容。

末句“沉香亭北倚阑干”,写烦恼全消的君王,和美人一同倚靠沉香亭的栏杆,赏看亭外花事风流。两人之间“两相欢”的无穷意蕴则留待读者阖诗后独自慢品了。

这三首诗,前两首以花写人,花人一体,妙在构思奇巧,第三首以情串文,情在看人观花之中,妙在以实写虚。三章诗旨相近,笔法同中有异,各具其妙,语言或绮丽,或自然,诗风自然,几乎没有浮躁痕迹,将谪仙人飘逸出尘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