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三峡》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08:29

上三峡作品原文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释】

(1)巫山:在重庆巫山县南。巴水:指长江水。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日“巴江”。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2)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西陵峡中有黄牛山,下有黄牛滩,南岸山壁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江流迂回,舟行昼夜后仍见此石。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白《上三峡》原文赏析-注释题解

上三峡题解赏析

【题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因永王李磷案流放夜郎,自三峡入蜀时作了这首诗。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是长江最为险峻,也最为难走的一段。诗人五十八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才进入三峡。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三峡行路之艰难,以及诗人内心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气象雄伟,意境开阔。“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巫山高耸险峻,从船上望去,像是把青天夹住了一般。峡谷中的长江水流淌着,如同沸腾的金汤。一个“”字,形象贴切地展现了巫山峡谷的狭窄与险峻,连青天都仿佛被夹住了,实际上也是诗人无奈心情的一种展现。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峡谷中流淌的巴水随着转弯像是一下子消失了,但是那青天永远无法到达。“忽可尽”说明峡谷弯曲,像是突然到头了,但真实的情况是青天还被巫山夹裹着。这再次表现了行程之浸长,诗人情绪之烦躁。另一方面,“青天”在李白诗作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指那蔚蓝的广阔无垠的天空,暗喻人生道路的宽广光明,因此,“青天无到时

寄寓了诗人对自己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的深沉感慨。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连续早起三个早晨行舟,每天很晚才休息,但依然走得不远,依然能看见黄牛山。“三朝”“三暮”说明行路之劳累辛苦,更交代了逆水行舟之缓慢。

三朝又三暮,不觉善成丝。

连续这样行走了三天三夜,突然发现到角的头发都白了。“鬓成丝”一方面说明诗人因为行路艰难,一路煎熬成了白发,实际上也是因为诗人被流放影响,一路上心绪难平,由悲愤情绪才有了这样的外化:头发都白了。

有意思的是,当李白到达巫峡时突然遇赦得释,他马上从奉节乘船顺流东下江陵,并写下了著名的七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全诗清新明朗,与本诗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