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作品原文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一作品赏析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二十岁以后,他任游蜀地,饱览四川的壮丽景色,也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不少视野。
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京城长安,当了“翰林供奉”的官。他的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受当时皇帝唐玄宗赏识。后来因为个性太过放漫不拘,不能为权贵所容,在京城只待了三年,就弃官而去,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很多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一片花团锦簇,非常漂亮。有一天,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白马,杨贵妃则乘了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玄宗皇帝与杨贵妃兴趣盎然地欣赏着美丽盛开的牡丹,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没想到唐玄宗却说道:“赏这美丽的名花,对我的爱妃,哪还能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紧急召请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思索片刻,便有了主意。他下笔如飞,顷刻写出了三首诗,名为《清平调》,上陈给玄宗鉴赏。玄宗看后十分满意,马上命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行歌,这时杨贵妃也快乐地饮着美酒聆听新曲。玄宗愈发兴起,还亲自吹玉笛助兴。此时此刻,君臣上下何等欢畅。这组诗一共三首,历来诗论咸认其中的第一首最为出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指的是杨贵妃身上飘逸的衣裳,就像那天上的云彩一样美丽。李白把贵妃华丽的衣裳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身材。“想”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见到天上的彩云而想到衣裳,见花园中绽放的牡丹而想到容貌;另一是说把衣裳想象成天上的云,而把杨贵妃美丽的容貌想象成花。这样交互想象,七个字就给人美不胜收的愉悦感,正说明了这些娇艳无比的牡丹和贵妃的花容月貌互相辉映。
接着“春风拂槛露华浓”,以“露华浓”点染花的姿态。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冶艳,李白同时也以风露暗指君王对贵妃宠爱的恩泽。和煦的春风拂过园中的亭槛,那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也就是王母娘娘的仙宫。诗人的想象忽然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这两个词是诗人刻意地选择,意实肯定这样丰润娇艳的花容,恐怕只有在天上仙境才能见到吧!诗人不露痕迹地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焕发着生命的美好与光彩。
李白的这首《清平调》虽然得到玄宗和贵妃的赏识,但对李白本人也造成相当大的影响。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升上官职,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有一天,皇上想让李白写些东西,正赶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宫中。李白坐下来,伸出脚,对高力士说:“脱靴!”由于玄宗在场,高力士只好耐着性子帮李白脱靴。这件事情埋下日后李白遭到报复的祸根。
有一天,高力士偶然见到杨贵妃兴高采烈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唱道“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时,高力士乘机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在词中将贵妃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李白这样比喻,显然别有用心哩!”就因为这样,杨贵妃也对李白不满了。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便对李白愈来愈冷淡。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内容,其实都是歌咏名花牡丹,以及绝代美人杨贵妃。第一首歌颂杨贵妃美如天仙,第二首写贵妃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第三首说名花与美人为君王带来愉悦。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将人和花结合为一体,交相辉映,表现出诗人极高的艺术才华: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鲜艳的牡丹沐浴雨露暗发芬芳,)
云雨巫山枉断肠。
(贵妃你又何必私羡神女空自感伤。)
借问汉宫谁得似,(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同杨贵妃媲美,)
可怜飞燕倚新妆。
(像赵飞燕这样的美女,也得依靠脂粉才能和贵妃相提并论。)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如此名花美人真可消除玄宗无限怅恨,)
常得君王带笑看。
(此情此景赢得君王面带笑容不停地观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栏外的牡丹花伴着身旁的绝色美女两相辉映,)
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和贵妃在沉香亭北边倚着栏杆赏花。)
(内湖高中专任教师 王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