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北。
②瀛洲:《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具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③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④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⑤剡溪: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的上游。周围多名山,历代诗人吟咏很多。
⑥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时,在剡溪投宿。
⑦谢公屐:《晋书·谢灵运传》:“寻山涉岭,必造幽峻……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后齿。”青云梯:指上山的石级。
⑧天鸡:古代神话传说,东南桃都山有一棵大树叫桃都,枝间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任昉《述异记》)
⑨金银台:神话中神仙的住处。
⑩云之君:即云神,屈原《九歌》中有《云中君》篇。
[11]虎鼓瑟:语出《西京赋》:“总会仙侣,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鸾回车:典出《太平御览》:“太微之帝,登白鸾之车。”仙人之句:典出上元夫人《步元曲》:“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喻仙人众多。
[12]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13]摧眉:低头垂眉。折腰:弯腰。
【译文】
听经常出海的人谈起瀛洲,叹大海烟波浩淼,瀛洲实在不好找。越中人向我谈起天姥山的奇景,它在云霞明暗间或许可以看见。天姥山与天相接横断天空,山势高过了五岳,遮蔽了赤城。天台山高过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像要向东南斜倾。我因越中人谈起天姥,梦中到了吴越,一夜之间在明月下飞到了镜湖。湖上的明月照着我的身影,伴着我到了剡溪。谢公当年的住处至今还在,清水荡漾猿声凄清。我穿上谢公当年的登山木屐,登上高峻的山岭。半山腰上就看见太阳从海上升起,听到天鸡在半空中啼鸣。我在重重叠叠的山岩中千回万转,辨路不清,迷恋着鲜花,依倚着奇石,日色已经昏沉。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岩石和泉水间发出轰鸣,深林在战栗,山峰受震惊。云黑沉沉的像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白烟。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山峦为之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敞开。仙府的天地辽阔无边,日月的光辉照耀着神仙住的金银台。他们穿着彩霞,以长风为骏马,云中君带着众仙纷纷从天上降下。老虎弹琴,鸾鸟驾车,众神仙排列得密密麻麻。忽然间我的魂魄震动,猛然间醒来感慨长叹。醒来后只见枕头和床席,失去了梦中的烟雾云霞。人世间的快乐也如梦中幻影,自古以来万事如东逝的流水。离别你们而去,何时才能回还?我暂且把白鹿放在碧草萋萋的山崖边,需要寻访名山时我就骑着它。我岂能低眉弯腰去侍奉权贵,使自己不开心无法展露笑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以景寄情的诗。李白在天宝三年(公元744)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来到山东,第二年又要离开山东,南游吴越。诗人在离开山东之前,写下这首诗,作为给朋友们的留别纪念。此诗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天姥山的高峻。第二部分写诗人梦游天姥山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梦醒后的感慨。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名山大川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诗人对神奇美好的神仙世界进行了热烈的歌颂,以此来鞭挞黑暗的现实,大胆地表露了他对权贵们的鄙弃和蔑视,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诗歌把梦境的由来,云霞的明灭,众仙的往来,梦境的消失和谐地统一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中。诗句的长短,节拍的缓急随感情的起伏而灵活多变,显示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既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又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2】
李白于天宝三载(744)由待诏翰林赐金放还,离京后曾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齐鲁,然后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东鲁的家已安定,尽可以怡情养性,但他的心却不在这儿,约在天宝五载(746)又一度踏上了漫游之路。此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可知是赠别之作;由于寄情山水,通常也被认为是山水诗;然而毕竟是梦游,所以也有足够的理由被认为是游仙之作。此诗一向被列举为李白代表作之一。
天姥山,在会稽(绍兴)南面,今浙江新昌县以东,临近剡溪,与赤城山、天台山相对,号称灵秀奇绝,传说登山的人曾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但任何地图上都只标天台山,而不见天姥山,可见两山实际的大小。浙东山水,李白在辞亲远游的青年时代就已经游过,天台山早已去过,天姥山只听说过,故成为这次南下的主要目标。没有到过的山,当然是最好的山。诗一开始就以虚衬实,说瀛洲不可到,天姥总还可以到吧。这样说好像仙境第一,天姥山第二。然后就说它势压赤城、天台乃至五岳,这怎么可能呢?但经诗人一吹,不可能也变得可能了。这叫作尊题--为了突出所咏的对象,而作的夸张与衬托的艺术处理。
由于神往,就有尚未成行时的梦游。这番梦游不仅由越人侃大山而触发,而且有着昔游的基础,所以“梦吴越”也有旧地重游的意味,此重游乃神游,月夜飞度,写梦入妙。由杭州到越州、到剡溪、到天台,这是一条唐诗之路,而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则是一个先行者,他不但是个写诗的行家,也是个登山的行家,曾特制登山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
“湖月照我影”到“迷花倚石忽已暝”这十句,从早写到晚,写诗人从剡溪到天姥山,行走山阴道上,但觉秀色扑面,层峦叠翠,回环奇绝,气派纵不如《蜀道难》雄伟,却别具清新的风格。以下写黄昏降临,山中幽怖的情景:熊在吼叫,龙在长吟,使人毛骨悚然。然后写到云头低垂,水面蒸烟,眼看滂沱大雨即将来临,诗人不禁有些失措。猛然间闪电过处,雷霆万钧,山峦崩塌,才打破适才的阴森恐怖,迎来了光明洞彻的神仙世界。从“熊咆龙吟殷岩泉”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四句,则完全是光怪陆离、大类楚辞的幻设的笔墨了。
关于这一段描写,一方面流露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可以辨认出翰林三年现实生活的某些痕迹。清人陈沆《诗比兴笺》说,此诗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此言甚是,盖太白之入侍翰林,无异好梦一场,梦醒之后,但觉其虚幻而无可留恋。尤其是联系天宝五、六载(746、747)之李林甫对大臣实行的一场政治迫害,令人不免心有余悸,故以熊咆龙吟以象之;而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二语收束。结尾更言寄情山水,为的是不同宫廷权贵同流合污。
最后几句点出留别之意,说:要问这一次离别诸君何时再见,我是打算远离尘嚣到名山求仙学道,怕是难以再会了。盖诗人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却不愿在权贵面前摧眉折腰,于是只好借山水、神仙以挥斥幽愤了。这几句是李白的名言,有人认为全诗从结构上说是倒装的写法,如果参读李白去朝后所作的《梁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政治抒情诗,更会觉得这结尾的几句有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诗人对上层社会的深刻不满,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性格,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诗以七言为主,句法长短错综,适当采用了屈赋的句式,于波澜起伏中,表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逸兴壮思。
(周啸天)
【赏析3】
该诗是李白的代表作,记述了他的梦。诗人用充满想象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梦中的神仙世界,抒发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的郁闷心情和对生活的极度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愿侍奉权贵而渴求自由的心情。
该诗由三部分组成。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是第一部分,交代诗人入梦的原因。诗人开篇便说瀛洲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虚幻缥缈,无法寻求,而浮云彩霓中的天姥山却是真实生活中的“仙境”。这里,诗人以虚写实,以写瀛洲衬托出天姥山的雄奇。天姥山和天台山相对,靠近剡溪,景色秀美,峰峦叠嶂,在越东颇为有名,但和五岳相比就难免相形见绌了。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说天姥山比五岳还要高耸挺拔,连天台山都要倾倒在它面前。应该说,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其实是他一生所看到的奇峻山川在头脑中的再造幻影。
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在这一部分,诗人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夸张手法,描写了梦游天姥山时所看到的一切。在梦境中,诗人好像在月光中飞渡镜湖。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在湖面上,又将他送到当年谢灵运歇息的地方。诗人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灵运当年到过的青云梯。接着,诗人经过回转的石路,在幽暗的深山中看见海日升起,天鸡高叫,一片黎明前的曙色。但当他在迷人的山花和石头旁边休息起来,忽然感觉到暮色降临。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得山谷轰响、森林惊颤、层巅战栗。如果说熊、龙能以吟、哮表达情感的话,那层巅、深林的战栗和惊悚,以及烟、水、青云的阴郁,都是诗人的意动写法。诗人将环境和自身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情感氛围。接下来,全诗达到了高潮,诗境也由奇特转入奇幻。在使人惊惧的幽暗暮色中,突然“丘峦崩摧”,“訇然中开”了一个洞天福地般的神仙世界:在鼓瑟的虎、驾车的鸾簇拥下,“驾风为马霓为衣”的云之君,受命于诗人之笔,来赴仙山的盛会。
第三部分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这部分写仙境忽然消失,梦境破灭,诗人惊悸着回到现实。梦境不在了,诗人躺在枕席之上,恍然如梦。发出“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但幸而诗人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想象和胸怀,又让他自黯淡人生中见到一丝光明。接着,诗人又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将他在长安流连朝堂时遭遇到的郁闷一吐而出。同时,这一句也点明了全诗借梦游名川仙境来抒发诗人追求自由人生,反抗权贵压迫的主题。本诗表达了无数怀才不遇的封建文人的心声。
本诗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文笔华丽,意境雄奇,是一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