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蜀僧濬弹琴原文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又“蔡邕有绿绮琴,天下名器也。”
②流水:相传春秋时钟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高山,时而是流水,此处意为,听了“流水”的曲意,尘心犹为之一洗。霜钟: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译文】
蜀中高僧怀抱绿绮琴,从峨嵋山峰西边走下。他挥手为我弹奏,我仿佛听见松涛声传遍千山万壑。《高山流水》一曲洗尘心,琴弦伴和着寺院的晚钟。不知不觉青山已进入暮色,深秋的天空布满了几重浓云。
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赏析1】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吕氏春秋·本味》曰:“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列子·汤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李白借用这个故事,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伯牙比喻蜀僧,钟子期比喻自己。“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这两个字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也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譬如,下午走进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进去时还是阳光普照,出来的时候已是黄昏,街上华灯初上。我们会不自觉地对比进去时的景色,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李白这首诗里“不觉”二字,就是表达这种体验。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是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新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最后我要简单地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唐朝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据说他死的情形很有诗意,他和朋友在长江上坐船,喝醉了,看到水中月亮的影子,十分美丽,便跳到水里想要捉着她,于是被江水淹死了。那个地方叫采石矶,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附近。这是一个传说,并不可信,但他的确喜欢月亮,不止一次在诗里写到月亮,特别是峨眉山的月亮。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李白的喜爱,也很能反映他那种浪漫的性格。其实他是在叔叔家病死的。在安徽省的当涂县,那里还有他的衣冠冢。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鼎盛的时候。他留下来的诗将近一千首,诗里描写了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真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追求个人精神自由解放的意志,表达了对那些腐朽的权贵傲视的态度。他的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豪放雄奇,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被人称为“诗仙”。他喜欢喝酒,与他同时的另一位诗人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酒成为他的一个标志。后来的一些画家常常画他喝醉酒的样子,酒馆常常挂一个木牌,写着“太白遗风”四个字。
这个人很有个性、很有才华,也很有魅力。贺知章第一次跟李白见面,读了他的《蜀道难》,惊呼他是“谪仙人”:你哪里是一个普通的人啊?你是天上的神仙,犯了过错被贬谪到人间的,要不然怎么能写出《蜀道难》这么好的诗来?马上就解金龟换酒来招待李白(金龟是当时官僚佩带的一种装饰品)。当时还有一位年轻人,姓魏,叫魏万,非常崇拜李白。李白到处漫游,他就一路去追赶。追踪数千里,最后终于在扬州见到了李白。这个情形,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追星族。李白很赏识他,就把自己的作品都交给他,请他为自己编一部集子,而且说:“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你以后一定会成大名。后来魏万果真替李白编了一个集子。李白在腐朽的权贵面前桀骜不驯不肯摧眉折腰,可是他对朋友却是满腔热情。他有一首诗叫《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他的这位朋友姓韦,行八,唐朝有个习惯,把姓和排行连起来称呼,叫他韦八。金乡是地名。《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中有这么两句:“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说你到长安,也就是咸阳那一带,我不能一路送你去,但是我的心会跟着你飞到长安。他的心好像是一个风筝,随着风飘啊飘啊,飘到咸阳,挂在咸阳的树上。李白随时可以把他的心掏出来交给朋友的。他听说王昌龄贬官到很偏僻的地方龙标,他就把自己的心,寄托给明月,送王昌龄一路到龙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多么动人。
我常常想,交朋友就要交李白这样的朋友,他不但热情、直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心掏给你,让你分享他的快乐,也可以分担你的忧愁。
【赏析2】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抢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其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 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的诗中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赏析3】
此诗写于诗人离开四川之时,写得潇洒流转,又令人一唱三叹。“蜀僧濬”即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一诗中所云濬公。他携琴下山,为李白弹奏。李白写蜀僧弹琴,毫不拘泥于其弹奏技巧,而只说“一挥手”,其技巧和神态的潇洒可知;李白写琴声,也不从正面描述,只云“如听万壑松”,其琴声的清朗神峻可知;李白写听琴后的心理感受,只云听者的精神得到澄清,琴的余音引起寺内钟的共鸣,可知听者心神爽朗,得到了极大的美感享受。“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二句,用听者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天就黑了来反衬琴声之美妙,写法也极为别致。唐诗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此诗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着重写听琴时的主观感受,而非对琴声作客观细致的描写。
【赏析4】
“知音”的出典源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遂成为朋友间知音的代称。李白与蜀僧濬不仅是四川老乡,而且早就认识,心仪已久。他在另一首《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中说:“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能得到李白如此倾倒的人必是高人、高僧无疑;而高僧濬能为李白倾心奏琴也必视李白为知己、知音。就一般而言,濬并非僧人法号,而是俗名,排行第二。李白在诗中以俗名相称,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诗前三句写濬奏琴,后五句写李白听琴,奏与听复叠成章;善奏与善听,为宾主的关系定位,惺惺相惜,情志相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是诗的引子,不仅介绍濬的身份,而且一“抱”一“下”生动地勾勒出其超逸的精神风采。濬“抱”的“绿绮”是琴中妙品,抱乃亲密动作。当年司马相如曾为自己心爱的琴取名“绿绮”,并且由此演出一段与卓文君私奔的风流佳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也是蜀人,暗示李白胸中缠绵的故乡情结。而“下”并非指濬刚从峨眉山下来,而是描写高僧气定神闲、飘然而至的情态,那简直就是一座“天下秀”的峨眉山!唐代似乎还没有公开的演奏会,高手们只是在朋友间献艺、娱乐,如孟浩然诗云:“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次二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奏与听是双方互动,“一挥手”是演奏者的气度与技艺,“万壑松”则是接受者的感知与联想。这万壑松风自然与峨眉山与四川有关,李白《蜀道难》有句:“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高音似山,低调若水。“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余音袅袅,淡出一个舒缓悠远的境界。对于李白来说,是听者,是客,又是在客地听到了乡音、乡情,怎能不激发对于故乡的回忆与思念。“客心洗流水”,应是“流水洗客心”的倒装,完全是天籁之音。“流水”与“霜钟”对应,用高山流水典故。“余响”也用两典:一是《列子·汤问》:“余音绕梁栖,三日不绝”;二是《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诗从知己、知音过渡到乡心、乡情,如流水行云,不着痕迹,这是李白特别高明之处。此时李白完全沉浸在对于故乡的怀念之中。末两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有论者认为:“琴主一心弹奏,听客专注谛听,各各入神,超越时空,在不知不觉中已入夜晚,本来高爽的秋天已是层层灰云积聚,把碧绿的山峰包围了。”“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远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了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这完全是强作解人,胶柱鼓瑟。其实,从“为我一挥手”开始,李白就沉浸在对蜀山蜀水的回忆中,“流水”“霜钟”“碧山”“秋云”既是濬弹奏的音乐意象,又是李白胸中的故乡情结,前为淡入,后为淡出,这些都是虚景,而非实景,其演奏地点仍在李白与濬对坐的斗室中,一僧一俗,一几一琴而已。
本诗两个角色互为宾主。但诗题《听蜀僧濬弹琴》,听者为李白,李白是主,濬是宾,反客为主,听是全诗关键。本诗外延是听琴,内涵是思乡,思乡是诗的主题。诗中虽然没有具体描绘濬弹琴的技艺,但音乐感特别强,处处飞动着听觉与视觉意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在描写音乐的诗词中是个特例。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心照不宣,各有机杼,可为本诗解读。
(方牧)
【赏析5】
本诗写的是诗人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的情景,琴声优美,引人入胜。题目中的蜀僧濬是四川的僧人,名濬。
首联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是说弹琴的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此联笔墨不多,却把这位琴师写得气派十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十分倾慕琴师。同时,诗人生长在四川,对故乡四川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感情。此联点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是诗人的老乡,一方面表明诗人因此而对这位琴师很有好感,另一方面也吐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颔联写弹琴,诗人用“如听万壑松”来表现琴声激越的气势,凸显琴声的不同凡响,使人真切地体会到琴声的铿锵有力。
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让人听罢心旷神怡,意犹未尽。“客心洗流水”一句化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诗人通过含蓄自然的抒写,既表现了琴声如流水般顺畅优美,又暗示出自己和琴师已经像知己一样,对音乐有着共同的感悟和体会。“余响入霜钟”写琴声渐渐飘向远方,最后和日暮时分的钟声产生共鸣,暗示天色已晚。
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环顾四周,发现青山不知何时开始已被一层暮色笼罩,灰暗的秋云密布满天。不曾想时间真是飞逝啊!此联不仅写出琴师技艺的高超,让听琴人忘记了时间,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旷达悠远、韵味无穷的意境。
在整首诗中,诗人只用“万壑松”来形容琴声的铿锵有力,除此之外,没有花费更多的笔墨来描摹琴声。他将大量的笔墨落于“听者听琴的感受”以及“听者与琴师感情的交流”上。
诗人落笔一气呵成。全诗行云流水,通畅明朗。律诗讲究音律、对仗,形式严格,但诗人的这首五律却是清新、明快、自然,好像没费一点力气。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远胜过雕琢,更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