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五老峰原文
望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五老峰赏析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望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不过,此诗不是写庐山瀑布,而是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它坐落在庐山的东南面,因山势险峻,五峰相连,形似五位老人,故有此名。
唐人写七绝各有手段和特点,李白喜欢开门见山。如《望天门山》开篇就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峨眉山月歌》开篇就是“峨眉山月半轮秋”,而此诗也是用的这种手法,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紧扣诗题。但平心而论,此句显得平常了一些,只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太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明明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天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说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的。
上过庐山的人,都知道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便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了。明明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的意思,但李白偏偏说是“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他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代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都如同伏笔一样,无意中均在此处发生了作用,和“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在李白的一生中,超尘拔俗的隐居思想总是时隐时现地伴随着,如他在《山中问答》中说:“问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在《赠孟浩然》中又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凡此都可以见出他出世归隐的一面。由于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不错,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
此诗与一般的描摹山水的诗篇稍有不同,如《望庐山瀑布》等可以说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此诗却有一种因果关系,因为五老峰风光独特,所以诗人才想在此处巢居。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我们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但这种铺写又是十分灵活的,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把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而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又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孙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