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原文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赏析
这首小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新、自然、真挚,有如天籁,如民歌、如童谣般地明白如话、朗朗上口。李白的其他一些作品如《赠汪伦》和《静夜思》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这样的小诗是能够深入人心流传下去的。
说它清新自然真挚,并非说它是没有技巧的大白话。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诗意盎然而又“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的境界。
凡知交、情人之间心有所属而不能见面,思念之忱必托诸物,以拉近与所思者心灵之间的距离:或鱼雁传书、或红叶寄情,陶渊明的《闲情赋》,甚至想象自己成为自己所欣赏的女人的贴身衣履和饰物。再有,就是托诸日月风云等自然景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古》)如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如此;“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如此;“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如此。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刘十六“还山”(归隐湖南),人虽异地,同戴一天,天有白云,仰首可见,那么,无需博喻,不借他物,而只借白云以为寄托惜别之情的载体,实在是巧妙而贴切。
说它巧妙,是因为“楚山”(借指湖南,古属楚国)和秦山(借指长安,古属秦国)都在同一个天底下,楚山的云就是秦山的云;我对你的思念通过白云传递给你;更进一步,我就是那白云,我对你的思念就像天上的流云处处跟随着你,入楚山,渡湘水,融入美好的大自然,恬然高卧于白云生处,得其所哉。
说它贴切,是因为楚山是“野”,秦山是“朝”,刘十六还山,是归隐于野,对于滞留于朝空怀抱负而无所作为的李白来说,自然引起触动和感叹。所以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之作,还有对刘归隐的肯定,同时也隐含自己或将突破仕宦围城步其后尘之意。而白云悠闲无拘束,白云高洁不染尘,最是隐者的象征。南朝隐者陶弘景就曾经这样回答齐高帝萧道成“山中何所有”之问:“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隐者之乐溢于言表。
刘十六归隐之地在楚,于是用“女萝衣”(代指山鬼)的典故又把归隐同屈原联系起来。自徐悲鸿以下,不少画家笔下的山鬼是一个散发半裸腰系草裙的骑虎(或骑狮、豹)女郎,算是基本上表现出了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的形象;但颇有现代感,太洋气,没有传达出其“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的精神;汉代王逸指出:“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李白借此希望友人像屈原那样为好客而敬慕贤德高士的山鬼所接纳护佑,“堪早归”不仅是可以归,而是“应该早归”甚至“早就该归”。李白对刘十六的归隐不单是肯定,也是羡慕,暗含自己“不如归去”的无奈——他是把自己也放进去了的。
(黄宗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