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三十五原文
古风(其三十五)
李白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古风赏析
此诗是李白继陈子昂之后,决意高举诗歌革新大旗,横扫六朝颓波的决心昭示。在这首诗中,李白对那些一味模仿前人不求变化的诗人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评。“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的典故出自《庄子》,流传颇广;李白顺手借来,以形象的比喻化作武器,比直接说理更具有讽刺性和说服力。模仿古人,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然而一味模仿前人,步齐梁之后尘有如“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愈学愈丑。创新是诗歌的灵魂,创新也是一切事物和一切文艺作品的生命。没有创新,文学不能发展;没有创新,世界不能前进。然而,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离开了传统,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在李白诗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从内容上看,他不仅继承了《诗经》中“风”“雅”之现实主义传统,而且也吸收了《离骚》及汉、魏、六朝诗歌的长处,一扫前人绮靡浮艳的流弊,开创了壮浪纵恣、言多讽兴的一代新风。对古题乐府的点化夺换,创制了一批无复依傍的即事名篇。从体裁上看,李白勇于创造新词体。如《忆秦娥》《菩萨蛮》等。唐朝的格律诗经历了从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人们普遍运用律、绝形式作诗。李白不仅是绝句圣手(他的绝句和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的王昌龄齐名),而且李白最擅长者莫过于“歌行体”。他的诗,语言变化极为丰富,如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十一言、十二言、十五言相杂的诗都有。这些诗,或抒情写意,或写景叙事,长短错落,缓急有致,如行云流水,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飘逸自然的个性。李白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创作原则。在他的全部诗中,都能体现这一创作主张。“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追求美是诗歌得以承传的重要一环,然而形式美、语言美,必须为内容服务。过多地雕饰,就像“棘刺造沐猴”,虽装扮得“楚楚华身”,却浪费了许多精神,最终是“功成无所用”——于人无益,于世无补,失去了文学作品应有的品质和责任。
(丁稚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