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05:35

把酒问月原文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这从古至今就有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放下酒杯不禁有此一问。人们想登月而不能实现,月亮却始终陪伴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浓重的烟雾逐渐消散,皎洁的月亮如同明镜一般,散发出清冷的月光,照着朱红色的天宫大门。人们知道这月亮每晚从海面升起,又知不知道它每晚是从这云间消逝?春去秋来,白兔在月亮上不停地捣着药,嫦娥在月宫里寂寞地居住,谁能陪伴她呢?今世之人没见过古时的月亮,可月亮却曾经照射过古代的人们。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如流水般消逝,而面对着同样的月亮,大概都有过一样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之时,月光能长照杯中。

《把酒问月》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把酒问月赏析

该诗原题下有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表明这是应朋友之邀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了明月的孤傲形象。诗题本身也寄寓着诗人的自我造像。通过描写海天的景色,诗人慨叹了世事变化和人生短促,其宽广的心胸和潇洒不羁的性格也跃然纸上。

该诗共十六句,四句一换韵。诗人从把酒问天写起,后面每两句一换意境,极力咏月抒怀。

头两句用疑问表达困惑,用倒装统领全篇,颇有气势。先写“青天有月来几时”,接着写人的具体情态。这种情态能够从“停杯”的动作中看出,也使人感觉到诗人突然的一问后,带着些许酒意的迷茫和神往的心情。

第三、四句写了明月和人们的奇妙关系。挂在天上的明月让人产生“不可攀”的感觉,但当人不想追攀的时候,她又紧紧相随,不愿离去。两句给人一冷一热、若即若离的感觉,看似写明月无情却有情,实则表现了诗人想得又得不到的无奈心情。这两句用了精妙的回文写法。

第五、六句极力描写了月色的美丽。诗人将明月比喻为“飞镜”,用“丹阙”、“绿烟”做衬托,极力描写了月亮的动人光彩。第七、八句用问句拉开与明月的距离,不仅惊讶明月难测的踪迹,也叹惋了不知道珍惜时光的行为。第九、十句围绕月中的白兔和嫦娥发问,对白兔和嫦娥深表同情,其实也是对自身孤苦的自怜。

下面四句抒发了人生有涯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表明“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说“古月依然照今人”。其反复叹咏,体现了回文和互文的妙用。“古人今人若流水”,但明月永远如此。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后两句接着将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描写得生动至极。

结尾两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意,表达要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最后一句的形象感很强,韵味十足。纵横驰骋之后,诗人的诗情又回到了手中的酒杯,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该诗感情纵横昂扬,语言自然且有回环往复的错落美。从酒写到月,又从月回到酒,将明月和人生多次对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奥秘的哲理思索。该诗的诗、情、理俱佳,是不可多得的咏月杰作。

《把酒问月》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诗人名片】

李白(约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认为与唐朝皇室同宗。隋朝末年随先祖流落西域,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父亲将其带到蜀地,年少时在蜀地求学。他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漫游,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这期间曾去长安求官,却没有成功。天宝初年,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诏入京,担任翰林。但不久便因遭诬陷而离开京城,四处漂泊。安史之乱后,他做了永王的幕僚。后来永王因反叛被肃宗所杀,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夜郎。虽中途获得赦免,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把酒问月》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