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05:12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朓(tiǎo)楼: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②酣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建安骨:“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歌,诗风清新刚健,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④“小谢”句:小谢,指谢朓(南朝诗人谢灵运被称为“大谢”)。

⑤览:通“揽”,摘取。

⑥散发:披头散发,表示放荡不羁。

【译文】

昨天的时光离我而去不可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我心多么烦忧。万里长风送走南飞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可畅饮醉高楼。你的文章建安风骨令人敬,中间谢朓诗文又清新秀发。都怀着豪情壮志奋然欲飞,真想飞上青天去揽摘明月。壮志难酬抽刀断水水更流,命运多舛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要是如此不称意,不如明朝散发泛舟去飘游。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赏析1】

该诗又叫《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内容是送别。谢朓楼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建的,又叫北楼、谢公楼。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给秘书省校书郎李云饯别,该诗就是当时写的。

头两句既没有写饯别也没有写楼,而是直抒胸臆地写出了心中的忧烦。突兀的起笔、重复的字词,将诗人的忧郁、愤懑、忧烦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既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烦,也表达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不满。下面两句从苦闷转到长风送秋雁的画面,诗人豪迈豁达的心胸可见一斑。碧空如洗,面对“万里长风送秋雁”的图景,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被激发了出来。同时,“送”和“酣”两个字也体现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承接上句,通过饯别时对主客双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和高尚的情操,也表达了对对方的赞美。东汉时,学者们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蓬莱山,因此唐朝人多用蓬山、蓬阁指代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诗人用“蓬莱文章”来赞扬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般的刚劲。“小谢”指谢朓,李白用自己推崇的谢朓来自比,形容自己同他一样有着清新奇丽的诗歌风格,也显示了自己的自信。这两句回应了题目中的谢朓和校书。第七、八句接着写彼此的意兴,说双方都怀有豪情壮志和勃发的逸兴,甚至想飞到天上去揽取明月。诗人酒到浓时的这番话表露出了率真、豪放的性格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

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感叹。现实的生活中并没有“长风万里送秋雁”的自由境地,诗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幻想飞翔。于是,当回到现实之中时,他更加忧闷,很想用“抽刀断水”来斩断一切的烦恼。这个新奇的比喻不仅富有创意,而且非常有生活气息。当时的李白总是处于一种“不称意”的苦闷状态中,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非常尖锐,无法解决,只能让他从“散发弄扁舟”中寻找出路。

该诗豪迈与清新的高度统一,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率真的性格和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

【赏析2】

这首诗用跳跃的节奏展示了诗人复杂起伏的内心世界。作者抒发了年华虚度,无路报国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朓诗歌的豪情逸兴,也于诗中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该诗感情激荡,章法跳跃,鲜明而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瞬息万变的感情变化。李白那种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诗中也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诗人名片】

李白(约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认为与唐朝皇室同宗。隋朝末年随先祖流落西域,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父亲将其带到蜀地,年少时在蜀地求学。他二十五岁时离开蜀地漫游,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这期间曾去长安求官,却没有成功。天宝初年,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诏入京,担任翰林。但不久便因遭诬陷而离开京城,四处漂泊。安史之乱后,他做了永王的幕僚。后来永王因反叛被肃宗所杀,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夜郎。虽中途获得赦免,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翻译赏析-李白作品

【相关阅读】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