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文言文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8 04:29

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

东南之美者,有江夏黄公焉。白切饮风流,尝接谈笑。亦有抗节玉立,光辉炯然,气高时英,辩折天口。道可济物,志栖无垠。鄱阳张公,朝野荣望,爱客接士,即原、尝原作常、春、陵之亚焉。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而黄公因访古迹,便从贵游,乃侨装撰行,去国遐陟。诸子衔酒惜别,脱巾赠分。沉醉烟夕,惆怅凉月。天南回以变夏,火西飞而献秋。汀葭飒然,海草微落。夫子行迈,我心若何!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湖水悠沔,勖哉是待。共赋《武昌钓台篇》,以慰别情耳。

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文言文翻译赏析阅读

《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赏析

《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江夏黄钟要到鄱阳去陪从张使君漫游访古,李白等在江夏钓台为之饯行,并作此序以送之。

此序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秋。鄱阳,即饶州,即今江西波阳市。黄钟,事迹不详。使君,汉时对刺史的称呼,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张使君,鄱阳太守,名不详。

张使君:名不详。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云:“鄱阳张公,朝野荣望,爱客接士,即原尝春陵之亚焉。”按鄱阳即饶州,隋称鄱阳郡。唐初改饶州,天宝元年(742)又改称鄱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饶州。此序疑作于开元、天宝间,约开元十五年前后张廷珪为饶州刺史,开元二十六年左右张均为饶州刺史,天宝中有张渐为鄱阳郡太守(见拙著《唐刺史考》卷一五九饶州)。此《序》中之“张使君”当为此三人中的一人。

武昌:唐鄂州江夏郡有武昌县,在今湖北鄂城县。李白《永王东巡歌》(其三)有“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有“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送储邕之武昌》有“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有“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早春寄王汉阳》有“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云:“共赋《武昌钓台篇》以慰别情耳”。《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云:“君自潞州铜鞮尉调补武昌令”,又颂云“武昌鼎据”。

鄱阳:郡名,即饶州,郡治在鄱阳县,即今江西波阳县。李白《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有“朱绂白银章,上官佐鄱阳”。另有《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

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文言文翻译赏析阅读

《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