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原文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骤雨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与唐代田园诗人写静中逸趣,有所不同;而且它是从牧童眼中来的,作为牧童生活的插曲,比之曾巩“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西楼》),苏轼“黑云泼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虽语言之精工稍逊,但又别有生活气息。
诗中写的是: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头两句写的与苏轼所写有些相似,但又有不同。苏轼是远处观赏,而作者所写是雨中感觉。远观故看得远(如云之遮山)、看得细(白雨跳珠);雨中感觉就不会如此。那只能是云色雨声。“泼浓墨”,喻云色之黑;它未写“遮山”,但从后面之“山又绿”看,“遮山”便意在言外。“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正如今天俗谚说的“夏雨分牛脊”。这里确能把夏雨特征写出。
三四两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出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以喻雨势奔腾。“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梅尧臣《江心遇雷雨》:“声喧釜豆裂,点急盎茧立”,郑獬《滞客》:“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皆可互参。苏轼说“壮观应须好句夸”(《望海楼晚景》),作者正是着力以“好句”来夸“壮观”。
后三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与苏轼“雨过潮平江海碧”一样,写出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山又绿”的“又”尤足玩味。
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虽精练纯熟,不如苏轼,而放笔写去,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能以显示出他的“粗豪使气”的诗格。比“江西派”之难涩与“四灵”之小巧,又自不同。
(吴孟复)
【作者】
华岳:(?—1221)字子西,别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大理寺鞫治,囚建宁狱中。侂胄诛,放还。登嘉定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因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