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百首(录四)
花蕊夫人
宫词百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其一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赏析】
哪个女人不爱美,哪个少女不怀春?在国力富足、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妇女们更是热衷打扮,争奇斗艳,妖娆妩媚。那时一个不懂得化妆,不了解时尚的女子,是根本不配称美女的。唐代,绝对是中国美容史上不能越过的高峰。
那是一个尚美的时代,人们对美容的追求达到一个疯狂的境界。普通人家的女子也是要化妆的。化一次妆的程序繁复,从敷粉抹脂到涂鹅黄画黛眉,还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通常多达六七道。皇家妇女的化妆程序则更为繁细。妆容的类型丰富多彩,著名的“花钿妆”在唐代已广为普及,花钿除了用颜色染绘之外,有的还采用了金属来制造;“面靥妆”也更为流行,成为一时之风气。至于眉妆,更是独树一帜,据说李隆基有“眉癖”,甚至命人作了“十眉图”。可惜这些美容资源都被我们忘记了,一味跟在白人妇女后面,真是莫大的悲哀。在那个时候,如果一个女子不化妆,她们家一定是穷得揭不开锅了。如果一个女子的妆容几天都不变,她就会成为大家的笑柄。所以朱庆馀笔下的新娘子,“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非常担心自己赶不上潮流了。就连丈夫也要对妇女的时尚有所了解,才不至于惹人耻笑。这真是一个全民爱美、全民奢侈的时代。有了这样的民风民俗,才能成就那个华丽的王朝啊!
到了花蕊夫人生活的五代时期,唐代遗风不减。成都的妇女们对美容依然趋之若鹜,更何况在孟昶的后宫中,皇家的高贵与富足,让后宫中的妃嫔们可以尽情地打扮自己。因此,国家虽小,后宫佳丽们依然扮演着潮流的掀起者、时尚的引领者的角色。只有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才能体悟到诗中女子的喜悦心情。
从诗中看,这位女子的身份可能是一名宫女,因为她没有侍女相伴,独行水边,又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对内监心怀戒备。但是身份的卑微、环境的压抑,这一切都不能压制住她心中的那份快乐。因为她早晨起来,化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妆。我们不知道她为了化好这个妆是什么时辰起来的,我们也不知道她为了化好这个妆费了多少工夫。大家都知道欣赏美女。可是美女在化妆时吃的苦是少有人体会的。难怪有人说:一个一辈子都美丽的女人是让人敬畏的。可以这样说,这位宫女在妆成后的喜悦是词语难以形容的。
全诗写的是这位宫女妆成后的快乐心情,可是诗人没有直接说她好快乐啊,而是通过两个小镜头来表现小宫女喜形于色的心情一是水边照影,她化的妆一定使自己都着了迷,左顾右盼,顾影自怜走在路上仍然欣喜不已,不自觉地就攀折花枝,走到水边去照照自己的倩影了。“偷”字在这里巧妙地描绘出了这名宫女按捺不住的急切心情,明知这样违反规矩,不合礼节,但还是想时时看看自己美丽的妆容。第二个是被人发现后急于掩饰的娇羞神情。她身处禁苑即使心中充满喜悦,还是处处小心,不能溢于言表。正当她临水顾盼时,猛地发现内监远远地向这边张望,不胜慌张,急忙抽身藏进花间,作出抛红豆打黄雀的样子。一个羞涩的爱美宫女的形象跃然纸上,那种宫中女子特有的偷偷的快乐展露无遗,技法非常高超。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红豆打黄莺”还有另一种理解。“红豆在中国是爱情的信物。而“打黄莺”则出自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显然,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独守空闺的妻子在思念边关戍守的丈夫。当那惹起少妇愁思的黄莺儿再次出现时这位美丽的宫女,是否也泛起了淡淡的春愁呢?
(梅红)
宫词百首其二原文翻译赏析
其二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赏析】
翻开花蕊夫人宫词,第三十四首描写了后蜀宫中的降温设备。
有人把宫词误作宫体诗,以为都是一些诲淫诲盗的描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宫词里面有很多是叙述性的,里面保留了大量的史料,为研究历史,特别是为正史所不载的宫廷生活的细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水车的呢?专家研究指出,水车又叫水轮、筒车。水车曾是我国大量使用的灌溉工具。历史上,我国西部的城市兰州曾在黄河边上架设水车,引黄灌溉,数百水车齐转,非常壮观,兰州因而被称为“水车之都”。有关筒车的最早记载是约9世纪时陈廷章的《水轮赋》。花蕊夫人宫词中对水车的描写进一步证明了在五代十国时水车的存在,并记载了水车的新用途,就是在灌田之外,还被用于降温防暑。从诗中看,孟昶宫中所用的水车是用人工脚踏的高转筒车。它是一种可以将水从低处升到高处的设备,所用的材料是竹筒、竹索、木料,其外形似龙骨车。当转动上轮时,整个筒车都转动起来,两边成串的竹筒依次盛满水后,随竹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竹筒将水倾泻到水槽内,然后源源不断地喷洒到屋顶,起到降温的作用。
于是,水车就成为夏日蜀宫中一道独特的风景。酷热的夏日里,宫人就开始踏水洒房了。他们日夜不停地脚踏龙骨车,将摩诃池(在今四川成都东南)水哗哗地车上宫城(贮藏进城顶的水池),再洒向大屋顶的瓦沟。不一会,寝宫上就好像下雨了一样,屋檐也有成串的水珠落下,滴滴答答作响了。
这声音驱散了夏日的酷热,使寝宫成为夏天里的清凉地,这声音使人睡意萌生。水车就这么嘎吱嘎吱响着,仿佛远远地听着浪拍沙滩的声音,伴着君王夜夜好梦。
(梅红)
宫词百首其三原文翻译赏析
其三
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逐处行。
画得自家梳洗样,相凭女伴把来呈。
【赏析】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宫中的男女关系,莫过于一个男人和几千个女人的故事来得直白了。也就是这种极不均衡的比例,使得很多女子宁愿做个卢家莫愁,也不羡慕皇宫的尊贵与奢华。可是那些身在此处的女子,那些命运注定只能去穷尽一生来争取一个男子的宠幸,不,也许只是一夜的临幸的女子,也注定了要将她们的青春绽放到极致,绚烂到令人迷醉。
诗中的宫女并不能让人判断出她的现有身份,是一位娘娘级的还是侍者级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与皇帝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已经在他的生活视野范围内。如果她是一位娘娘,固宠是她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她是一位普通的宫女,只是以一个侍者的身份出现的小人物,那么让皇帝认识她记住她就是那么的迫切。
如果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在平平淡淡的“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逐处行”中,可以看出少许端倪。春天鲜花盛开,君王想四处走走,游览美景。这位宫中女子早晨起来,将自己梳妆打扮好。伴驾而行,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如果诗中的女子是一位娘娘,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那些粉面如春的宫女们会给她带来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不是史书上记载历史上嫉妒成性的皇后,只要皇帝多看哪个宫女两眼,就立刻对那个宫女下毒手吗?如果诗中的女子只是一位妙龄少女,那么在成百成千的人群中,她又怎么让皇帝能注意到她。不论是娘娘还是宫女,心理都是万分纤细,暗含愁苦的。
不论是固宠还是争宠,单凭一个人的力量都是难以实现的。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师和女伴的作用。皇帝选择嫔妃不是看真人选择,而是对着画像选。我们从影视中还可看见,比如末代皇帝选妃的时候就是看照片。这种选妃方式,使得画师在提升宫女的阶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女王昭君,就是因为得罪了画师而失去了入选的机会。蜀宫中也有这样的画师,如阮知海、张玫,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上都记载了他们的名字,是当时著名的仕女画家。诗中的这位女子是很聪明的,她充分利用了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迷人的美丽。她请画师给自己作画,通过献画来吸引皇帝的目光。注意,她画的是什么?是“自家梳洗样”,刚刚梳洗罢的时候,如梨花带雨一般的娇羞,如芙蓉出水一般的鲜妍,这是一个女人魅力十足的时候。画像有艺术的成分,能使人产生距离美。也许在平常皇帝根本不可能注意她,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精心地选择展现自己的方式,精心的梳妆打扮,真是处心积虑、煞费苦心啊。
画做好了,可是怎么样让皇帝看到呢?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自呈画像显得太露骨了,有失含蓄之美,有失神秘之魅!在她的背后,还有也许是几个,也许是一群支持者。这个时候,这些支持者就出现了,就是诗中说的女伴,她们来寻找机会把画呈现给皇帝。让我们再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这位颇有竞争力的女子(也许是娘娘,也许是宫女)将自己的画悄悄交给女伴,悄悄说:“呈给皇帝。”也许她仅仅是努努嘴,女伴就心领神会了。这个女伴拿到画,寻机来到了皇帝的龙车前。
花蕊的诗绝少情绪的直接宣泄,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总有不尽的余味,如嚼橄榄,回味无穷。此诗是也。
(梅红)
宫词百首其四原文翻译赏析
其四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赏析】
在现代社交礼仪中,夫人随丈夫出行是常见的。在遥远的蜀宫中,拥有众多妃嫔的皇帝,选谁出行就是一个重要的抉择了,这也是宫中妃嫔们非常关注的大事。这首诗就描写了这个细节。
一、二句诗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腊日皇帝要出宫,现在选择随行的女眷。腊日是一个什么日子呢?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是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为什么叫腊日呢?是从古代的谚语“腊鼓鸣,春草生”而来的。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活动。人们敲响腊鼓,头戴面具,扮着金刚力士驱除瘟神。这一天,还要设具猪蹄、猪肉、腊酒以祭送灶神上天。这可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
选谁去呢?三、四句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宫中夫人众多,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君王也拿不定主意选谁去。这位妃子穿着回鹘人的衣服,骑着回鹘人的高头大马出现在君王面前。这种服装颇似长袍,衣身宽大,下长曳地,多以红色织锦制成。这异域的打扮使她分外妖烧。那回鹘族的衣服,窄小的袖口,滚边的装饰,衬出她线条优美的身姿。那魁梧的大马更显出马背上女子的娇柔和纤细,她独特的装束,娇小的腰肢,怎不惹得君王生出怜爱之心。这次就是她去伴驾了。显然,被选中的宫女是非常得意的。一个“偏”字,将她对自己容貌美丽的自信,将她对自己选择回鹘服装的肯定,将她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后的情不自禁的喜悦,都展现了出来。也就是这个“偏”字,将后宫中的纷争暴露出来。
(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