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湖上原文
冬日湖上(录二)
侯方域
冬日湖上(录二)
侯方域
冬日湖上其一
又到西湖上,新愁不易支。桥通今日路,花忆去年时。
白眼何辞醉,青春未可期。无心凭短棹,日暮过东篱。
冬日湖上其二
何事凭新赏,翻来起暮愁。一年垂欲尽,万里此长游。
废弃谙杯酒,行藏倚钓舟。沧浪雪色好,更上望湖楼。
冬日湖上赏析
【赏析】
明崇祯十六年(1643),左良玉在襄阳为李自成起义军所困,移驻九江,欲趋南京,阉党阮大铖诬陷侯方域与左相勾结,要拘捕他。侯避居宜兴等地,明年冬,游杭州西湖,作此以抒悲愤。
西湖为游览胜地,诗人词客写其湖光山色美景的篇什难以数计。诗人这次游湖,愁塞心胸,愤填臆膈,因而无心写山河之壮、风物之美,而直抒愤激之情。
第一首起句交代又到西湖上,即直叙“新愁不易支”。复社成员的侯方域,原就反对阉党,曾以书斥责阮大铖;南明江山已岌岌可危,而奸徒仍在横行,今又受诬避难至此,故称“新愁”。“不易支”,不易支持,这一方面说明反动势力强大,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心力交瘁的状况。“桥通今日路,花忆去年时”,意为通过今日之桥,想到去年的花。“去年”与“又到”呼应。时值冬日,无花可赏。同时,想起去年到西湖,花媚柳娇,今年却一片萧条,心也愁景也惨。不说今时无花,而说想去年之花,既包孕了如今无花之意,又寓含着今不如昔的感慨。“白眼何辞醉,青春未可期”,“白眼”,典出《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风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这里以白眼表示对恶势力的厌恶和鄙视。“白眼”,表现了诗人的傲骨,“何辞醉”,反映无可奈何的心情,只有以酒疗愁,醉中忘忧。“青春未可期”,觉得花开无时,春光难回。本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今诗人觉得不可期望,实是对国事日非,觉得恢复无望。处于这种情况之下,“无心凭短棹,日暮过东篱”,湖山再好也无心观赏,踏着暮色过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他想到的是“醉”和“隐”,要逃避严酷的现实,又无法超越现实的生活,自然“新愁不易支”了。
第二首紧承上首而来,“何事凭新赏,翻来起暮愁”,原来想以观赏西湖来解忧消愁,结果反而引出了无穷新愁。“暮愁”,应上首的“日暮”,又启下文的“岁暮”,更遐想大明王朝已届垂暮,眼前景、心中事都是牵愁惹恨的。眼看“一年垂欲尽,万里此长游”,一年将尽,而自己万里长途却漫漫无涯。诗人苦闷心情转向悲愤,“废弃谙杯酒,行藏倚钓舟”,被废弃不用,只能借酒浇愁或游钓生活。“谙杯酒”与上首“何辞醉”一致,“倚钓舟”和“过东篱”相通。最后振起一笔:“沧浪雪色好,更上望湖楼。”其实,上楼之后,真的能舒心畅怀吗?西湖雪景只能供愁献恨而已。
这两首诗写“冬日湖上”自己的情绪,不像唐人多景中寓情,含蓄蕴藉;也不像宋人言理而有趣,清新隽永。全诗句式散文化,将感情径直明言,像“新愁不易支”“翻来起暮愁”“白眼何辞醉”“废弃谙杯酒”,都明白如话,言情无翳。从诗歌艺术上说,并无新的创造,但从诗人当时的处境与心情上考虑,如此坦然陈情,也不能说没有理由。
(徐应佩)
【作者】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河南商丘人。复社成员。入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后抑郁而死。诗文均有气势,多感慨之作。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