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鱼过河泣原文
枯鱼过河泣
汉乐府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注释】
1、枯鱼:干鱼。
2、鲂:鳊鱼。(音叙):鲢鱼。
枯鱼过河泣赏析
这诗以鱼拟人,似是遭遇祸患的人警告伙伴的诗。枯鱼作书的确是奇想,汉乐府里所有寓言体的歌辞无不表现极活泼的想象力。
汉代乐府民歌虽以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著称,但也有一些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枯鱼过河泣》这首寓言诗,即采用丰富奇特的幻想,借枯鱼过河泣而作书,相告其类以慎出入,曲折地表达了受迫害、被欺侮者的悲惨命运。
汉代残酷的剥削,频繁的战争,沉重的徭役,迫使人民背井离乡。因此,流亡者怨愤地呼道:“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古歌》)他们寄托愁思的方式之一,便是“愿欲寄尺书”(《孤儿行》)。因而《饮马长城窟行》中便“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枯鱼过河泣》所反映的,正是汉代社会这一悲惨的社会现实。但是,它虽然同样地“感于哀乐”,却没有像大多数汉乐府民歌那样“缘事而发”,直接叙述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是采用寓言的形式,将受迫害者比作那被人宰割、抛露于野的“枯鱼”。以“枯鱼”过河而“泣”,既映现出它那悲惨的遭遇,又抒写出它悲切的感情。尤其是一个“泣”字,极生动传神,使人犹如听到它如泣如诉的哀怨。它既自叹追悔莫及,而其悔何在?不就是“过河”,即脱离了特定的生活环境嘛!此中不也正反映出那些离乡背井的下层人民有家不能归或无家可归的悲愤心声嘛!
“枯鱼”而“泣”,已属奇思妙想,诗人又想象枯鱼作书相告同类,更使人叹为观止。枯鱼陷于险恶的境况中,被恶势力吞噬,虽后悔无及,却又以自身的悲惨遭遇向同类发出忠告:鲂啊,谨慎出入,万不可步我后尘,临祸遭患。这“作书”与那“愿欲寄尺书”,采用的是同一种方式;这“慎出入”和那“出亦愁,入亦愁”,抒写的是同一种悲愤的感情。
由此可见,这首诗虽然采用的是寓言的形式,但是“枯鱼”的遭遇自具有极大的典型性,“枯鱼”的感情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诗人驰骋着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婉转叙事,曲折传情,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真乃“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陈本礼《汉诗统笺》)!
(李志慧 杨心州)